购物车
购物车
注册
登录
学习中心
我的
我要投稿
下载APP
首页
图书
好课
自由读
工具
作者
会员文章
书币充值
热门:
快消品
零售
营销
老板
图书名称
数量
单价
操作
已选图书
0
本
合计:
书币
结算
结算
主编推荐
老板·创业
老板·经理人
用人
转型·创业
创业/商业史传
企业经营
华夏基石
管理类
战略思维
企业管理
管理思想
洞察杂志
战略管理
管理学
营销类
企业销售
企业营销
营销策划
市场营销
企业案例
经销商
中小企业
门店
互联网
互联网转型
抖音·微信微商·电商
行业新营销
互联网+
医药医疗
药店
药品销售
药企转型
新医疗
快消品
快消案例
快消品区域经理
快消品动销
快消品渠道
快消品企业战略
工业品
工业品销售
工业品营销
工业品企业
白酒
建材家居
建材家居门店
建材家居经销商
建材家居企业
零售·超市·百货
餐饮·服装·影院
茶·调味品·油·乳业
农牧业
农资
农牧企业
收购·资本
收购并购
股权资本
地产·汽车
地产·院线
汽车·珠宝
投资理财
财税
银行
阿米巴
人力资源
绩效·薪酬
招聘·面试·培训
HR高管·劳动法
HRBP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
流程管理
质量管理
精益生产
精益·JIT·IE
生产管理
班组长
咨询·培训师
咨询师
内训师·培训师
企业管理与培训
产品·研发
产品研发·IPD
产品
品牌
历史·哲学
历史·政治
哲学
传统文化
书法·太极·教育·英语
组织革新
供应链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职场技能
18.上网念佛的人
市面上的佛文化,有很多流派。生意佛,在人堆里比划比划,挺好。和气生财。社交佛,也很好,干干净净高大上,算件漂亮衣服。各有所图。也很自然。没企图反倒不正常。每人都有颗当大师的心。都在说说道道。也有些念佛的人,摆出更棒的姿势。常宣布:读了楞严经,不再看人间糟粕书。佛家有云:自性具足。人人都有天生的圆满智慧。真心修佛的人,不总挂在嘴上,熟人们甚至多年不知道。悄悄修炼,寻找自己。佛祖厉害,见到了自己,真相跟来时一样,没有姿势,故称如来。常人在擦除心头尘垢之前,见不到本地风光。跟人瞎聊,害处无穷。喝碗鸡汤,也能冲洗内心。去了旧土,又落新灰,不知如何根治,久了便听之任之,还用姿势掩盖。在佛祖面前,摆姿势最不堪。除了暗下功夫,别无他途。闲来无事,可以独自念叨,都很简单。大道至简,没有例外。金刚经是佛经的集中,六千多字,半小时就能念一遍。心经是金刚经的概括,二百六十个字。到了净宗,干脆用六个字代表:南无阿弥陀佛。想起来念念就好。禅宗更厉害,没字,啥也不说,手里拿一小棍,见了有慧根的人,就找个机会,劈头盖脸来一棍子,这叫棒喝。平时一举一动都是修炼,也都不是修炼。他们管这状态叫禅。禅宗最后一位师祖叫慧能,不识字,却留下一部六祖坛经。这是天然的智慧。在如烟海的佛经中,只有这一部是中国人写的,由惠能徒弟代笔。这是很早的白话文,一般人都能看。很薄的小册子,路途中就能看完。中国人学佛,把这个看透,就很了不起。不一定都能开悟,却一定会知道什么是佛。古代法师大都困在文字里,写不出经书,就拼命翻译,最后堆成山,一辈子看不完,先确保自己永远有经可讲,不会失业。复杂化的东西,只能误人误己。如今的大师天天催着你修行,他有人供养,顿顿有饭,不管你的生计。普通人,养家糊口最重要。美女帅哥挂着佛珠满街乱窜,都是在损耗工作和恋爱的机会,跟谁也不会有缘。如果在网上咋咋呼呼,就更不可救药。偏有人喜欢公开演出,永远不得正果。修佛就是修心。扰了别人的心,自己还好得了吗?
第十五章 结构产生能量:区域市场上的零售布局
第2节(1) 绩效指标需要追求偏执
在设计绩效管理指标时,为了能够完整反映组织经营管理效果或者个体绩效完成的全过程,我们通常会追求指标的覆盖面更加全面,甚至提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指标设计原则。但是,当我们试图穷尽指标来评价绩效时,会发现往往失去了制定指标进行绩效管理的初衷---即改进。让员工“如履薄冰”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我曾经在一家企业调研时,遇到了这样一种情况。这家企业在当地乃至全国都是非常著名并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一直以管理严格著称。当我们访谈中问到员工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看法时,大家都表示非常规范。但是,具体考核什么却又好像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我们进一步分析该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时,发现考核指标体系设计非常复杂,素质指标、能力指标等都包括在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内。仅仅业绩考核指标就分为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生产指标、设备指标、政工指标等几大类,不同类别的指标源自于不同的专业管理部门,每个专业管理线都独立管理着一套指标,指标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生产车间的一位员工给我们计算了一下,从公司的考核制度开始,到部门、车间的,再到班组的,涉及到一个生产线上的操作工人的考核指标多达60多个,从产量、消耗、考勤、请假,直至机台卫生、开会培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规定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员工说没有人能够把所有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弄清楚。我们也不敢想象企业可以把这么多指标全部客观的评价出来,即使能够全部评价出来,员工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工作重点在哪里。所以,当我们问员工,在这么多的考核指标下如何进行工作时,员工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工作重心,反而用了“如履薄冰”四个字,每天上班都在时刻担心是否触犯了企业的哪条规定,是否被扣分扣款。而且更可怕的是,员工为了不被处罚出现了“随大流”的心态和现象,别人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制度再严格不可能处罚大多数人。在这样的心态下绩效管理体系最核心的改进作用不仅不可能发挥出来,而且还有可能形成员工群体与管理者的对抗情绪,抵触绩效管理的建立和推行。 有些企业虽然指标没有这么多,但是对绩效管理指标的作用认识不足,赋予了绩效管理太多的目的和含义,试图通过绩效管理评价出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工作作风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会降低绩效管理本身功能的发挥,绩效管理最核心的目的一定是不断提升组织和员工的绩效水平。事实上,作为绩效管理应该是抓住关键业绩指标进行管理,而指标之间是相关的,通过抓住关键那个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目标的方向,因此,应当通过建立KPI(关键业绩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指标体系将绩效管理与员工的业绩结合在一起,引导员工的行为趋向组织的战略目标。KPI指的是衡量企业战略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与达成效果的关键指标,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关键绩效指标的牵引,强化组织在某些关键绩效领域的资源配置与能力,使得组织全体成员的行为能够聚焦在成功的关键行为及经营管理重点上,使高层领导清晰了解对公司价值最关键的经营操作的情况,使管理者能及时诊断出经营中的问题并采取行动。关键绩效指标在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执行的同时也为业绩管理和上下级的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客观基础。一个组织的绩效目标能否被实现,往往取决于几个决定性的关键成功因素。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SuccessFactor,CSF),是企业分析生存与发展时需最优先考虑的要项,是对企业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某些战略要素的描述。Daniel首先提出关键成功因素概念,他认为大部分的产业都有3至6项的关键成功因素。麻省理工学院教授Rockart认为在一个公司组织的营运管理之中,若是能掌握少数几个领域,便能确保该公司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若是能在这少数几个关键领域中保持好的绩效,则该组织便能够成长;而若在关键领域表现很差则该组织便会在这期间陷于营运困境。关键业绩指标就是有效反映关键业绩驱动因素的衡量参数,它一定是对关键重点经营行动的反映,而不是对所有操作过程的反映。绩效指标设计时,必须始终强调对关键业绩指标的关注,所以,绩效指标设计时需要追求偏执,而不是平衡。
二、角色知识建构法
想一想:在企业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基于某类角色知识建构教学内容的情况?比如: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课程体系、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课程体系。如果遇到过,请列举一下。相信非常容易列举出来,而且基于角色的教学内容非常普遍。尤其是基于国家职业资格的课程体系、基于企业的任职资格课程体系,或者基于企业的技能等级评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体系多数情况是基于某一类角色构建的教学内容。角色知识建构法指的是针对某一类角色胜任能力而进行的知识建构。这种方法在企业很常见,尤其是基于职位或任职资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的课程体系,多数是基于角色知识建构出来的。通常采用专家访谈法或专家工作坊的方式梳理出工作领域和学习领域的内容,从而形成基于角色的知识结构。首先,梳理工作领域的信息,包括角色价值及关键任务。具体的做法是找出某一类角色绩效优异的人员,应用事件知识建构法描述出这个角色最关键的工作任务,然后将这些任务按照时间、空间或程度逻辑分类,形成其角色价值或职能及关键任务,我们称之为工作领域信息输入。这两类信息以动宾结构的方式描述,角色价值描述的动词为大动词,关键任务描述的动词为中动词,还需要细分任务描述时使用小动词。最终形成该角色的工作任务梳理,也是学习领域梳理的前提条件。其次,匹配学习领域的信息,包括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了实现角色价值,完成关键任务,需要哪些技能和知识的输入。技能描述的方法参照“第一章锁定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目标描述即可,而知识与技能是相匹配的,知识与技能直接相关。将这一类角色的角色价值、关键任务、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梳理出来,形成基于角色的知识建构。练一练:请结合自己的角色梳理角色知识体系。表2-6角色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匹配表工作领域学习领域角色价值(应得)关键任务(应会)技能要求(应会)相关知识(应知与应想)A实施教学A1课程设计A1.1锁定教学目标A1.2厘清教学内容A1.1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A1.2教学内容梳理方法A2课程开发A2.1...A2.2...A2.1...A2.2...A3课程呈现A3.1...A3.2...A3.1...A3.2...BB1...B1.1...B1.2...B1.1...B1.2...B2...B2.1...B2.2...B2.1...B2.2...B3...B3.1...B3.2...B3.1...B3.2...本节要点:角色知识建构法是基于某一类角色进行知识结构的生成,首先梳理工作领域的角色价值和关键任务,然后匹配相应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从而形成基于角色的知识体系建构。
老板为什么喜欢这样的布局!
在最近几年的管理咨询中,去过很多的工厂,见到过多种多样的设备布局形式,有一种布局是目前我见到最多的布局形式,就是功能式布局。一样的设备摆放在一起,一个员工操作同一类设备,非常多的企业是这样的布局。为什么说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的布局形式呢?和众多老板沟通中得知有以下几点原因:(1)企业缺乏长远规划,无设备需求计划,新增设备后简单放置;(2)车间未形成连续流,管理能力弱,在制品堆积严重;(3)计划环节失控,功能式布局容易安排计划;(4)员工技能欠缺,不能同时操作多台设备;(5)设备管理部门缺乏,车间主任管理同一种设备容易管理。以上这5点就是目前很多企业设备布局形成存在的原因。很多企业老板之所以喜欢这样的布局形式,很重要一点就是:无心去管理、无心去梳理、无心去过问。因为这样的设备布局形式不需要去管,比较省事。各个部门不用形成横向控制,上一环节多做了物料,可以放在仓库;这台设备坏了,还有其他设备可以操作。对于车间布局,很多时候,老板是不喜欢去大动干戈的,认为办一个工厂,布局做一次就够了,从来没有去计算过因为布局失误带来的物流浪费。所以,要想改变车间布局,首先需要说服企业老板,让企业老板思维发生转变。
写在前面:盛名之下的没落品牌
一个是河南新乡老中医治疗妇女面部黄褐斑的中药,一个是用5000元买来的民间偏方,被转化成“太太口服液”后,用3年形成8000万元的市场销售额,6年达到3亿元的市场销售额,8年成为首批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10年构筑起一个名称为“健康元”的销售额10亿元、资产20亿元的药业及保健品王国——太太口服液,中国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保健品市场里的传奇品牌之一,成为在单一产品及品牌基础上支撑起一个企业帝国的创业神话。在大多数营销人的眼里,太太口服液是实践“品牌战略”的经典案例:唯一的产品、唯一的品牌、以目标消费者为中心、以建立长远生意为导向的销售策略(即所谓的宝洁四原则),以及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注重社会形象的持续的公关宣传策略、紧随时尚步伐的广告诉求及明星代言人、出色的广告创意等,还有就是从小舢板到巡洋舰的成功“蝶变”历程,似乎毋庸置疑地“证明”太太口服液营销的正确性。事实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看太太口服液上市后发布的业绩年报所显示的数字,如表1-1所示:表1-1健康元2003年保健品业务分析 2002年2003年同比增长(%)保健品销售收入(亿元)4.166.0545.4毛利率(%)60.6743.45-17.2分产品太太口服液2.422.513.7毛利率(%)75.7478.813.1静心口服液1.721.751.7毛利率(%)68.3971.232.8资料来源:健康元公司2003年年报从年报资料可以清楚地看到,太太口服液2002年、2003年的市场表现平平,销售额增幅只有3.7%。实际上,就在太太口服液实现挂牌上市的2001年,太太口服液及静心口服液的销量就双双下滑,同时上市募股金原计划投资的口服液生产线扩建项目也戛然而止。太太口服液的对外宣传显示,2000年太太口服液历史性地突破3亿元大关,因此,可以有把握地说,2001年就是太太口服液的“拐点年”。这个“拐点”有两层含义:成功挂牌上市吹响了太太企业帝国的进军号角,而口服液产品销售滑坡令太太品牌陷入危机。2002年、2003年太太口服液销售额的持续低迷,更暴露了太太口服液欲振乏力的窘境。这一现象并非大环境或企业战略方向调整之类的“借口”所能解释,而是太太口服液在过去近10年的品牌运作里深层问题的表象化。太太口服液在市场的一片赞美声里迷失了品牌的核心原则,在品牌形式表现的出彩变化中丧失了品牌核心内容的持续性,而且在市场的真实信号(持续的销售下滑)面前仍旧陶醉在烟花般的荣耀里。这里抛开那些拜倒在强权逻辑(企业资产增值到20亿元)面前的庸俗见解,从品牌轨迹的角度分析太太品牌10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太太品牌运作的偏差对销售造成的影响,借此引申出品牌运作的几点思考。如图1-1所示。图1-1太太口服液
推荐序一心理测评技术的“中国梦”
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经营人才,人才的经营主要包括知识的经营、能力的经营和心理的经营,而直接支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是人的能力的增值与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企业与员工能力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如何对员工的能力进行管理、评价和培养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而且组织中各级管理人员承担的责任也应是使人的能力发挥最大效能。2002年左右,我曾带领华夏基石的团队成员著述了《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任职资格与职业化》、《员工素质模型设计》三本书,在中国率先提出了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十余年再回首这三本书给中国人力资源界带来的影响与效果:一方面引起了中国人力资源实务工作者们对员工能力管理的关注,为企业人才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系统地理论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人本管理理念的落地。近十年的咨询实践中,华夏基石以员工任职资格标准、员工素质模型为核心,构建了企业全能力模型,在数百家企业的咨询实践中,发展形成了系统的工具、方法,并借助IT技术,形成了软件管理平台。在咨询实践中,我们也越来越发现企业在构建员工能力标准、员工能力评价过程中,由于需要较多的心理学概念、技术方法,企业的HR从业人员当前还是以管理学背景的居多,因此,对能力管理中需要应用的一些心理学工具相对陌生,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也需要系统的学习、训练并掌握。我深感华夏基石有必要组织力量,帮助企业的HR工作者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工具,否则能力管理的价值和功用在企业就很难最大程度地发挥。当邢雷博士把本书样稿呈现在我面前时,我觉得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相信这本独具特点的书一定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帮助到HR工作者们,并为广大HR工作者所喜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本书作者邢雷博士,多年从事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咨询,具有宽厚的管理学背景和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2008年他又在中科院师从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时勘教授攻读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方向的博士学位,近年来又从事了大量能力管理方面的咨询。这种跨学科的学术背景和咨询实践经验,保证了本书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实操性。相信读者能够从本书各章节生动的脚本设计、大量的文献导引看出作者的功底和用心。第二,华夏基石作为国内领先的研究型企业顾问集团公司,我们一方面致力于前沿理论的研究掌握,并在咨询实践中总结创新理论和工具;另一方面我们也致力于这些理论、工具的传播,而非把咨询工具神秘化。因为,华夏基石的使命之一就是用管理专业知识去构筑中国企业成长的基石,使得中国企业走得更稳健、更持续。我欣慰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也能秉承公司的这种使命追求,毫无保留地把这些工具的操作细节都一一做了生动具体的讲解。本书作者告诉我,如果我们客户的HR工作者们能掌握这些工具,那么咨询公司就可以更好地与企业一起创造咨询价值。我欣赏认可他们的这些理念,他们在真心与客户共同成长。第三,本书采用了漫画的写作方式,极富创新性。2002年我写《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丛书时,考虑到职业经理人工作节奏快,难以有时间去细嚼文字,就运用了图表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这在当时收到了非常好的“悦读”效果。这本书更进一步,整本书全部运用漫画,读起来就更形象、生动,相信会更受读者的喜爱。我也希望管理类图书中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出现,生动的形式对于现代管理思想的普及一定会起到很大作用。这本书,是华夏基石致力于在中国传播管理思想、智慧、技术与方法的又一尝试。我们会一直以客户为中心,帮助企业成长,当企业成长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实现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将为此,一直努力,持续努力。是为序。彭剑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总裁2013年9月11日
【话题】做并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笔者谏言】“并购的本质是交易,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一场复杂的交易博弈。”
第10章 建材业的增值服务
(四)找准好品牌、找对上游经销商
有些二级批发商什么品牌的产品都销售,什么样的上游一级批发商都想合作,结果使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微弱,最后成为被那些大品牌遗弃的对象。 品牌找对了,影响力才会持续保持,业务拓展才会没有绊脚石;有些总经销为了能够尽快让二级批发商打款,常常承诺一些自身无法做到的事。当产品滞销退出市场时,总经销商自己的仓库里往往存放了大量的货无法处理,哪里还管得了二级批发商的死活。因此,一级批发商一定要帮助二级批发商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将二级批发商更加紧密地聚拢在自己周围。
二、建立多触点运营体系,丰富线上流量来源
多触点运营是我们在腾讯智慧零售连接方向和企业内容战略化方向明确后统一的产物,从概念到方向,从方向到执行。
第五章 培训资源开发
首页
上一页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