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风投”在中国还是个新鲜词。到如今,VC、PE已经变成寻常百姓话语。资本圈有很多爱恨情仇故事,美国历史上有的,也开始在中国一一上演。有人把资本称为天使、保护神,也有人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一样的事情,各方的感受却非常不一样。华为公司是时下中国风头最劲的科技公司。多年以前,任正非曾说:“我的公司永远不会和股票打交道,永远也不会和证券打交道。”最近几年,任正非也一再申明:“在今后的5~8年内,甚至更长时间,华为不会考虑上市,也不会进行任何的资本运营,包括收购与兼并等。”有人拿华为和摩托罗拉对比:摩托罗拉投资50亿美元,实施“铱星计划”遇到挫折。迫于资本市场压力,摩托罗拉被迫放弃,但也从此走向没落。任正非不允许研发短平快产品“小灵通”项目,华为投资60亿元人民币搞3G产品,很长时期颗粒无收,但依然还在坚持。假如华为是上市公司,任正非早就被赶下台了。很多人的看法是,如果华为的西方同行中,有一家不是上市公司,就不会有华为的今天。何以资本反而成了绊脚石?所有上市公司都有短期盈利的压力,上市容易被资本牵着鼻子走。任正非的观点有点极端,他说:“资本是最没有温度的动物,也是最没有耐心的魔兽。”京东商城则是资本故事的另一个版本。2010年,刘强东找到高瓴资本的张磊,说我只要7500万美元。这时,张磊说了一句至今在业内广为流传的话:“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因为这个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看不出来核心竞争力的。”当年,淘宝系轻资产模式被人看好,但张磊建议京东搞重资产模式。所谓轻资产模式,就是自己只开店不卖货,让别人到自己店里来卖货。重资产模式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自己把货买进来,再卖出去。这一幕,让人看上去,似乎是高瓴成就了京东。红杉资本则堪称是一个传奇和神话。自1972年创始以来,他先后投资了500多家公司,其中200多家成功上市。其中国公司表现也不俗,最近四五年就把20多家公司送上资本市场。红杉投资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红杉资本给人的印象是,他拥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他把别人点成了金子,也能把自己点成金子。因而,很多企业趋之若鹜。人们往往通过极端的情况认识事物,并喜欢给它贴上一个标签。贴上标签认识事物,容易走入误区。对于资本的认识,也不例外。有人说,资本是天使。有人说,资本是魔鬼。于是,新的问题就来了:资本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其实,很多问题,等找到答案以后,就会发现:我们的问法本身往往就是错误的。
新客户开发十法客户在哪里,如何寻找客户,新产品上市,新企业发展,都离不开新客户开发。找准方向,聚焦目标,多种结合,使客户开发事半功倍。1​ 亲友介绍法;2​ 行业推荐法;3​ 权威推荐法;4​ 主动拜访法;5​ 依次扫楼法;6​ 异业合作法;7​ 展会推销法;8​ 网络信息法;9​ 刊物信息法;10​ 活动信息法。客户关系管理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持一个老客户成本的5倍,持续经营企业要建立在一定比例忠诚客户基础之上,加强客户关系,增强客户粘性,提升客户业绩。1​ 客户服务导向;2​ 客户服务组织;3​ 客户数据建立;4​ 客户分级分类;5​ 客户分时分段;6​ 服务前销售后;7​ 服务中高体验;8​ 服务后有满意;9​ 分阶段多接触;10​ 有信息多分享;11​ 有情感多表达;12​ 有异议快化解;13​ 有投诉快处理。客户如何拒绝你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暴露客户对我们的态度和意见,当客户说这些话时,我们就要注意了。1​ “我很忙,今天没空!”2​ “我到时给你联系!”3​ “让我考虑考虑”4​ “把资料放这里!”5​ “没店面,过了年再说!”6​ “现在这个行业不赚钱啊!”7​ “你们没什么卖点!”8​ “你们价格太高了!”9​ “你们没有电视广告!”10​ “我们资金有限!”11​ “你们来晚了,早点就好了!”12​ “市场不好做啊!”13​ “我只做某某品牌!”
(一)共性风险关注点l 准确传达招聘需求,明确职责和语言能力等级等要求,避免因职责不明确或沟通不一致导致海外人才质疑、投诉。l 注意跨文化沟通红线,避免讨论宗教和政治性话题,留意肢体语言(如大拇指在希腊是侮辱性手势,ok手势在巴西是下流手势)。l 保持雇主品牌一致性,包括统一的理念、使命愿景、未来发展方向及传递外观等,面试官的言行代表企业、中国管理人员风格乃至中国和中国文化,需注意细节。l 遵循劳动法,如欧盟录音需双重授权(开始确认及扩大范围时再次确认),避免提及可能涉及歧视的内容(如年龄、婚姻状况、现有薪酬等)。(二)个性化风险l 欧盟:关注GDPR个人隐私数据违规,需做好数据隔离,制定规则并对员工宣导。l 美国:主要是种族歧视等诉讼风险。l 美国和日本:注意年工序列,等级明确,薪酬与等级相关。l 中东:面试等时间要避开斋月的祷告时间。l 印度:避免种姓制度的间接歧视,可对教育背景进行盲审,去掉大学和姓氏信息。(三)合规全流程注意事项l 前端:劳动合同版本需律师把关,英国对欧盟以外国家人员的工作签审查严格,要明确人员特殊技能、在当地难以招聘的原因、具体职责、管理和发展规划等,过程会抽查,不符可能面临罚款或签证约束。l 中间环节:面试决策需记录未录用原因(如业务能力、数字层面不达标等),避免因提及年龄等因素被诉讼;薪酬审批要平衡与总部同等级别水平,符合当地规则(如同工同酬、不低于最低工资),欧洲可通过当地同事确认岗位薪酬范围或获取人选书面同意,将薪酬数据用于总部审批,以规避风险。l 后端:面对劳务劳工纠纷,要明确响应机制、与总部的协同方式,借助法务或外部法务,规范第三方背调取证流程(欧美不能私自打听人选背景)。还可借助AI面试屏蔽系统、云端背调平台(注意美国部分州不允许查犯罪记录)、区块链存证合同、时区沙盘等工具管理合规。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里就是讲易道里面是怎么看待“死生之说”的。《易经》在儒家被称为群经之首,如果没有把《易经》真正学进去,学习儒家的其它经典,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偏颇。比如,有人问孔夫子什么是死?孔夫子就说“未知生,焉知死?”孔夫子是不和你谈死的,要你在人世间活好,把本分做好,活成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不去想死的问题,这就对了。有人去问鬼神的观念,孔夫子也一下子堵死,“未知人,焉知鬼?”要他们“敬鬼神而远之”。先把人的问题搞明白再说,至于鬼神,那是值得我们敬畏的,但是不要一天到晚都想去和它们打交道,就像后来道家的符箓派,每天画符念咒,役神驱鬼。儒家是不理这一套的!我敬鬼神,但是不得罪鬼神,也不和鬼神一起玩,我是牢牢站在人道的立场。孔夫子并没有否定鬼神,他之所以回避这些问题,是因为问话的徒弟没有达到这种认识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研究死亡、研究鬼神的地步。而且,在当时礼崩乐坏的时代,只有堂堂正正做个具有仁义礼智信的人,把人做好,才是必须的,对这个社会才会有帮助。儒家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但是《易经》中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里就涉及到了我们传统文化当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比如精、气、物、魂、鬼、神这些。这一句里面,最关键的概念就是精、气、神。对道家学术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精、气、神在道家里面被称为“上品三药”,道家的修炼是紧紧围绕着精、气、神来的。上品三药,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部,都具备了精、气、神这三种东西。道家修炼的目标是长生不老,它认为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面都具备长生不老的元素,关键就是看你如何去运用、如何去修炼。在中国的上古时代,甚至是先秦时代,大概就有炼金术修炼金丹的这些做法。直到东汉时期,在我们四川大邑鹤鸣山,张道陵创立了“正一盟威”之道,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天师道,中国道教才正式创立,张道陵也就成了公认的道教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