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管理者在决策和日常管理中,应积极运用财务报表思维,将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对企业运营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一、资产负债表优化企业战略资产负债表能够展现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从而揭示出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战略方向。通过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判断企业是属于重资产企业还是轻资产企业。重资产企业的长期资产占比较大,而轻资产企业的流动资产或无形资产占比较大。这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如是否以研发技术或产品制造为核心。(一)资产结构1.重资产企业重资产企业的资产结构主要特点是长期资产占比较大。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比较2年期以上的资产与2年期以内的资产的比率来识别重资产企业。这个比率在重资产企业中往往会大于1。举例:A企业是一家科技型制造业企业,需要采购大型制造设备以进行生产加工。例如,采购了一台价值3,000万元的大型制造设备用于生产科技产品,同时采购了价值200万元的原材料。这台大型制造设备属于2年期以上的资产,而原材料则属于2年期以内的资产。在这种情况下,2年期以上资产与2年期以内资产的比率会远大于1,显示出A企业的重资产特征。为了提高重资产企业的净利润,一个关键的策略是将企业转型为高科技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举例:B企业是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已经投入了1,000万元的设备用于生产传统产品。这条生产线的产能是每年5,000万元。相比之下,A企业采购的3,000万元先进生产线,仅需40名工人,每年的产能高达20,000万元。这种技术升级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净利润。表2-17展示了B企业和A企业的利润情况对比。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技术升级和引入先进生产线,A企业实现了更高的产能和更低的成本,从而显著提高了净利润。2.轻资产企业(1)资产结构轻资产企业的资产结构特点在于,2年期以上的长期资产与2年期以内的资产的比率小于或等于0。这意味着这些企业的资产主要是流动资产,而非长期、大额的固定资产投资。举例:P企业作为一家科技型软件开发企业,其核心资产为电脑和开发工具。考虑到电脑的使用年限为2年,不被归类为2年期以上的长期资产,因此P企业的资产结构符合轻资产企业的定义。(2)盈利改造轻资产企业涵盖了广泛的行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软件、酒店运营等服务型以及商业、房地产销售等销售与贸易类型。盈利改造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企业的净利润。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提高员工效率、降低成本费用以及优化税务结构。C酒店运营企业作为传统的酒店管理企业,面临着盈利模式的优化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加盟连锁与管理输出两种模式,我们发现管理输出模式在净利润方面更具优势。如表2-18所示。从上表可见,管理输出模式在净利润上明显高于加盟连锁模式,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收益空间。(二)负债结构1.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企业的负债结构,特别是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之间的比率,是判断其资产类型的重要依据。重资产企业在购置大型设备、进行长期投资时,往往依赖长期负债来支持其资金需求。这导致它们的短期负债通常低于长期负债,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一般小于1。相反,轻资产企业的资金需求更多地依赖于短期负债,这一比率可能会更高。以D企业和E企业为例,两家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如2-19表所示:在两家企业的负债总额均为50,000万元的前提下,它们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比率存在显著差异。D企业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比率为150%,这意味着其短期负债高于长期负债,显示出轻资产企业的特点。相反,E企业的比率为67%,短期负债较低,更接近重资产企业的负债结构。2.避免短债长投无论企业是轻资产还是重资产类型,都需要警惕并避免短债长投的风险。短债长投,简而言之,是企业利用短期借款来购置长期资产的行为。这种策略在短期内看似能够解决资金问题,但长期而言,它可能导致严重的财务问题。举例:R企业从银行借入了3,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原计划用于购买原材料。然而,企业管理者决定临时改变资金用途,用这笔短期贷款来购买一套价值3,000万元的生产线。他们计划在企业收入回款后归还银行借款。不幸的是,企业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导致其收入大幅下降50%,同时回款也减少了40%。由于收入没有达到预期,企业无法按时归还3,0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这导致了企业的资金链断裂,进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银行将企业告上法庭,企业的名誉受损,收入继续下滑,供应商纷纷前来讨债,甚至员工的工资都无法支付。企业内部和外部都陷入了严重的困境。更为糟糕的是,当初采购的3,000万元设备已经大幅贬值。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最终濒临破产。二、利润表再造企业持续盈利结构企业持续盈利结构的形成与利润表中的会计科目与收入之间的比率关系密切相关。这些比率,如收入与收入的比率、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等,为管理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企业盈利状况的视角。通过优化这些比率,企业可以调整其盈利结构,进而实现持续稳定的盈利增长。(一)收入增长率收入增长率是衡量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和盈利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企业收入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市场的认可度,还与行业赛道的特性有关。在红海市场,由于竞争激烈,企业的收入增长率可能下降,导致市场份额减少。相反,在蓝海市场,由于市场不饱和且竞争较少,企业有更大的增长潜力。(二)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率反映了企业在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为了获得销售收入,企业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可能包括产品制造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等。销售成本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差额构成了企业的毛利。因此,销售成本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水平。例如,F企业作为机器人装备企业,其年收入为200,000万元,成本为150,00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25%。与对标企业G企业相比,G企业的年收入为500,000万元,成本为350,00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30%。F企业若要提高其销售毛利率5%,即需要在原有基础上降低5%的销售成本率。(三)费用率费用率,即企业费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管理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的后勤保障机构,如人事、财务、经营管理和销售等部门,虽然不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它们的存在和运营对于企业的顺畅运作至关重要。这些部门的费用支出,如员工培训、招聘、财务管理、税务管理、投融资管理、运营保障以及销售成单等,都是为了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利润表中,费用通常按照员工分工类型进行分类记录。销售费用主要包括与销售活动直接相关的费用,如销售人员薪资、差旅费等;管理费用则涵盖了企业日常运营所需的各项费用,如人事、财务、法务、行政等部门的开支;财务费用则反映了企业的短期负债利息、银行手续费以及与资金运作相关的其他费用。以F企业和G企业为例,F企业作为机器人装备企业,每年收入200,000万元,费用为80,000万元,销售费用率为40%。相比之下,对标企业G企业每年收入500,000万元,费用为150,000万元,销售费用率为30%。可以看出,F企业的费用率相对较高,这可能会对其盈利能力造成压力。(四)所得税率所得税率是指企业实际缴纳的所得税与其收入之间的比率。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相关细则,企业需按照法定税率计算和缴纳所得税。然而,所得税的缴纳并非简单的按固定税率计算,而是涉及一系列税务筹划和优惠政策的应用。税务筹划是企业通过合理利用税法规定和优惠政策,降低实际税负的过程。这要求企业管理者对税法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把握各项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以便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税负。例如,国家针对中小微企业、自主择业军官、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或特定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所得税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旨在鼓励企业发展、支持特定群体就业等,企业应积极关注和申请这些优惠政策,以享受政策红利。以F企业和G企业为例,F企业作为机器人装备企业,每年收入200,000万元,实际缴纳所得税为30,000万元,所得税负率为15%。而对标企业G企业,每年收入500,000万元,实际缴纳所得税为20,000万元,所得税负率为10%。F企业的所得税负率相对较高,这意味着F企业在税务筹划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化空间。(五)净利率净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收入与成本、费用、税金等各项支出之间的差额。净利率,即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对盈利结构进行规划是至关重要的。盈利结构规划涉及对利润表中各项成本费用的控制和优化,以实现预定的净利率目标。以某企业为例,去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000万元,成本为14,000万元,费用为3,000万元,所得税为1,600万元,净利润为1,400万元,净利率为7%。今年,该企业规划实现销售收入增长率为5%,同时通过对成本、费用和所得税的合理控制,规划实现净利率为13%。根据规划,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1,000万元,成本控制在13,650万元,费用控制在2,730万元,所得税预计为1,890万元,最终预计实现净利润为2,730万元,净利率提升至13%。如表2-20所示。三、运用现金流量表优化企业投融资决策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状况,是投融资决策的关键参考。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正,表明企业运营资金充足,为投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若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负,则企业面临资金短缺。(一)成熟企业的融资策略与财务激励成熟企业往往具备稳定的营收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这使得它们在寻求融资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当成熟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时,银行借款往往成为首选的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流,而且因为是债务而非股权,所以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权。此外,成熟企业通常能够享受到更优惠的借款利率,这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表2-21展示了银行借款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通过比较正常利率和优惠利率下的利息支出,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议价获得优惠利率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利息费用。在这个例子中,财务总监通过其出色的议价能力,成功为企业争取到了4%的优惠利率,从而节省了200万元的利息支出。作为奖励,财务总监获得了20万元的控制薪酬,这既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也对其他员工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二)发展中企业的融资策略与风险控制发展中企业因其快速增长的业务和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往往面临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这些需求决定了企业融资方案的多样性。对于有上市意图的企业,资本运作成为关键。通过与投资机构合作,企业可以迅速获取大量资金,加速发展。但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警惕控制权的潜在流失。相比之下,银行借款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保持了企业的控制权。这是发展中企业在融资时的另一重要选择。然而,不论是选择上市融资还是银行借款,管理者都需要仔细评估股权稀释的风险,特别是在涉及对赌协议等高风险策略时,更应谨慎行事,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三)初创企业的融资策略与资源配置初创企业,由于成立不久,其商业模式仍在探索阶段。除了资金短缺,企业还需寻找合适的合伙人、构建团队和积累资源。因此,管理者必须全面评估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做出明智的决策。对于采用传统商业模式的企业,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和匹配的员工至关重要。随着商业模式的逐渐清晰,企业需要吸引天使投资人的支持。以A企业为例,这是一家发展相对稳定的企业。该企业计划进行投融资管理,同时规划2022年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2,000万元。面对两种方案:一是通过银行借款2,000万元,年利率为5%;二是引入投资人投入2,000万元,股东需出让10%的股权。通过表2-22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方案的成本差异。方案一即银行借款,每年的利息费用为100万元。而方案二即引入投资人,不仅需要分配投入期的股权股息,还要在未来投资人持有期间持续分配股权股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案的前提都是企业必须实现规划的净利润。如果企业持续亏损,投资人将承担相应风险。总之,从表2-22的成本金额来看,方案一即银行借款对企业而言似乎是更佳的选择,因为它不会导致持续的股息现金流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