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的精细化管理,在管理上是趋严的,在表象上是精打细算甚至斤斤计较的。对员工来讲,是体验向差的一种感觉。因此,仅以这种严管的形式推动,势必造成仓内的关系紧张,影响管理软实力。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在管理之外需要设立激励制度,作为物料管理的正向引导。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仓内设立奖项,以月度、季度为周期,评选仓内的物料使用最合理的员工。这里需要关注是最合理的,而非是最节省的。物料本就是采购来供仓内使用的,不能单单以节省为目标,在节省之外还应该评估物料的使用是否合理,而合理使用物料就是最佳的使用方式,比起节省更有价值。对于获奖的员工,从经济和精神两个层面奖励,奖金是必须要有的,这是一线员工最关注的。可以视情况而设立,不必很多。精神奖励主要是荣誉激励,月维度可以设立流动红旗的制度,每月的最优者,可以在工作位置悬挂红旗,以示优异。次月,以最新的评比结果,作为悬挂红旗的依据。在季度的层面,如果季度内三个月都是最佳者,除流动红旗激励和对应奖金外,可以奖励证书一个,以表彰其物料利用的优秀成绩。此外,设立培训课程,以季度获奖者为培训讲师,讲述合理利用物料的要点,提升仓内水平,也对员工予以另一个层面的激励。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年度激励,奖品力度加大,荣誉激励力度也相应增加。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激励制度,一正一反、一推一拉的方式,推动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按照管理要求,使物料的管控合理化、精细化,从而降低仓内成本。仓内物料的管控,其精华就在一个细上,管理细化,指导细化,从细节上做文章,从精细处扣成本。这是一项繁琐,且需要持续坚持的工作。管理实践的难度,还是有一些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要注意,不要漏掉细节,漏掉了细节,物料管理工作就会产生漏洞。
有一次我碰到了一个工业地产开发商,他对我的观点不以为然,认为这个世界上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跨越时空的,例如房地产行业就无法跨越时空。他说:我要建设一个工业园区,总要问政府要块土地吧?在空间上,这块地你总不能把它挪走吧?在时间上,你总要把这个园区一砖一瓦地建起来吧?最后他斩钉截铁地断言:你说什么跨越时空我都信,你要是说房地产能跨越时空,打死我也不信。我笑着对他说:你的工业园区打造好之后,你需要招商吧?所以你要苦口婆心地动员你的客户把他们的企业搬到你那里去。一般来说,政府指望你给它开荒,给你的那块地都不会是什么好位置,往往在城市边缘的郊区。人家企业大部分员工都住在市区,搬到你那个大老远的郊区之后,每天还要开几辆班车,早上把员工运过去,晚上把员工拉回来。你不愿意跨越时空,于是就逼着你的客户去跨越。这个世界上总要有人去跨越时空,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客户跨越,那你就必须学会跨越。他问:那么我怎样跨越时空呢?我说:你有那几个亿资金去向政府买块地盖厂房,还不如用这笔钱打造一个工业地产基金,然后拎着一口袋钱为你的客户贴身服务。你可以摊开一张地图问你的客户想把他的厂房放在哪里?这样一来,你的客户就不需要去跨越时空了,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地图上画一个圈。那你就在他划定的圈里收购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现在这种活不下去需要卖身的企业遍地都是),然后根据客户的需要为他量身定制厂房。你可以用三种方式赚他的钱,第一是把厂房卖给他,第二是把厂房租给他,第三是用土地厂房作价入股,然后等客户企业上市后溢价退出。有了基金,你就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再也无须纠结政府给你土地的价格和地理位置了,从此一劳永逸地摆脱招商的烦恼。这位老板听了我这番话后心领神会。后来他果然发起了一个工业地产基金,开始了他的跨越时空之旅。谁说房地产不能跨越时空?跨越首先是思维的跨越,人们最需要跨越的是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定式。
图腾品牌应激发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信仰。品质上求真,品行中行善,品味上爱美,带来美好生活、自由快乐,让人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所以,中国品牌不会再只针对人性的弱点(七宗罪:傲慢、虚荣、嫉妒、怠惰、暴怒、贪婪、饕餮、色欲)做魔鬼式营销。中国品牌终会明白应该大做特做激励人心、点亮世界、关照天下的英雄式、圣贤式的图腾品牌营销。图腾品牌是有大使命、大愿景、大格局、大关照的品牌。图腾的隐形主线:共业,共愿,英雄,神明。念念不绝的愿望,就是不灭的神明。谁能承载共业与共愿,谁就成为英雄与神明。“首先,你要肯定和赞美自己的愿望。保持这个愿望,直到这个愿望成为‘共愿’,奇迹就会发生!”每一个英雄,代表着一种“共业”;每一个神明,代表着一种“共愿”;每一个先知,代表着一种“共觉”;每一个圣人,代表着一种“共道”;每一个平台,代表着一种“共享”。每一个生态,代表着一种“共生”“神是人造的”,总需要寄托承载这些“共愿”的神明。比如妈祖,原型是一个28岁就死了的姑娘,但她身上寄托着“出海的渔民平安回来”的共愿。人们向妈祖求告,也是向世世代代、千千万万有着共同愿望的人伸出链接。比如关羽原型虽然败走麦城,但他身上寄托着民间武圣乃至财神的共愿。1997年笔者就在“海尔中国造”的宣告片中提出“共享”的文化图腾一个时代,一个大事业,一个大企业,就是一场“共业”。建党大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就是一场“共业”。“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时势就是一场共业,而英雄,是在那场共业中承担并代表了“共愿”的那个人;英雄成了共愿的皈依。于是,他的名字成为了旗帜与象征,超过了他本人的生物学意义。英雄在与追随者与反对者的复杂互动里完成了一场“共业”。这是一个在混沌里孕变良久,逐渐分明,然后突然之间头角峥嵘显露的过程。如果这“共业”够大,那么承载“共愿”的那个人,就会成为世人的神明、世人的图腾。我们正处在消费大升级的时代,消费升级其实是价值观的升级、文化的升级、文明的升级。美国媒介环境学派代表人物尼尔·波斯曼在《技术垄断》中宣告:“人类进步的故事是一个乐观主义的故事,并非没有苦难,但占主导地位的是令人震惊的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我们能洞悉与化解这个时代的矛盾与问题吗?我们能平息这个时代的焦虑吗?我们能复兴一带一路亚欧非千年文化认同体系吗?我们能创造新时代的文化图腾吗?当今世界这种社会矛盾和文化焦虑的紧张关系尤其显著,它应成为图腾品牌诞生的土壤。那么,为什么处在这样环境下的中国,至今很少诞生堪称为图腾的品牌?怎样从品牌无魂到文化图腾?怎样才能成为图腾品牌?
先来看“凶德”,即杀戮大臣、宗室、弑君。元凶刘劭、宋前废帝刘子业、宋后废帝刘昱、齐东昏侯萧宝卷,都曾诛杀执政大臣及宗室诸王,元凶刘劭还杀害了父亲宋文帝。但是,如前面所述,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特别是,如果把他们所进行的杀戮,与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齐明帝萧鸾等人作比较,那就更加是小巫见大巫了。对于刘宋皇室的骨肉相残,赵翼曾以“宋子孙屠戮之惨”为条目加以叙述,我们就先来看看赵翼的统计数字。宋武帝刘裕一共7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即少帝刘义符,次子刘义真,此二人是被辅政大臣徐羡之等人废杀;第三子即宋文帝刘义隆,死于元凶刘劭之手;第四子彭城王刘义康,系宋文帝赐死;第五子江夏王刘义恭,死于前废帝刘子业之手;第六子南郡王刘义宣,因为试图“谋反”而被孝武帝刘骏所杀;只有第七子衡阳王刘义季,喝酒醉死,可以算作善终。宋文帝刘义隆共19子,其中:第15子刘休业、第16子刘休倩、第17子刘夷父三人早卒,第5子庐陵王刘绍、第7子建平王刘宏善终,第9子晋熙王刘昶逃亡到北魏,第3子刘骏即孝武帝,第11子刘彧即宋明帝,其余11人皆不得善终。长子“元凶”刘劭、次子始兴王刘濬、第4子南平王刘铄、第6子竟陵王刘诞、第9子武昌王刘浑,都是死于孝武帝刘骏之手;第8子庐江王刘祎、第12子始安王刘休仁、第19子刘休若,死于宋明帝之手;第14子海陵王刘休茂、第18子桂阳王刘休范,死于齐高帝萧道成之手。孝武帝刘骏共28子,其中夭折10人,被前废帝刘子业杀死2人,其余16人全部死于宋明帝刘彧之手。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所杀的皇室成员,比元凶刘劭、前废帝都要多得多,而少帝刘义符、后废帝刘昱根本就没有杀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没有来得及动手)。孝武帝刘骏、明帝刘彧杀戮宗室、屠害大臣,不但人数比起“荒主”要多得多,而且手段更残忍。因为他们在举起屠刀进行杀戮的时候,完全不问是非,只凭怀疑或猜测,就毫不迟疑的启动杀机。例如,沈怀文(409—462,字思明,吴兴武康即今浙江德清人)对孝武帝刘骏可谓忠心耿耿,却仍不免一死。颜竣(414—459,字士逊,琅邪临沂即今山东临沂人)在讨伐元凶刘劭的战役中,曾于孝武帝卧病的时候,代其处理一切军机事务,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刘骏能够最终取得胜利就得益于颜竣的大力协助,可谓孝武帝第一功臣。即便如此,颜竣最后还是被赐死。尤其不堪的是,在赐死颜竣之前,孝武帝先命人将其双腿打折,令其痛苦不堪地死去。再如,大明三年(459),孝武帝猜忌竟陵王刘诞,派遣大军围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广陵城被攻破之后,孝武帝竟下令屠城,城中凡五尺以上的男性公民全部斩首,一下子就死了几千人,同时还把城中的妇女当作“军赏”,分赐给屠城有功的将领。宋明帝刘彧猜忌好杀,更甚于孝武帝。宋明帝即位以后,不仅宗室诸王人人自危,外姓大臣也是人心惶惶,《宋书》本纪说他“忍虐好杀,左右忤旨,往往有斫刳断截者。”意思就是说,宋明帝刘彧杀人,不会让人痛痛快快地去死,而是经常使用钝刀慢慢地砍、刮,或者是砍成好几段,总之,一定要让被杀者受尽折磨后才死去。死在宋明帝之手的皇室成员,人数最多,即使是毫无政治野心,或者与他关系亲密的宗室人物,也不能免于一死。例如,建安王刘休仁(443—467,宗室、宰相,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异母弟),与宋明帝关系“素厚”,但终究还是死在宋明帝的屠刀之下。宋明帝杀完刘休仁之后,还抹着眼泪对别人说:“我和休仁年龄差不多大,从小就在一起玩。在我讨伐前废帝刘子业的时候,他还立有大功。可是,想来想去,我还是得把他除掉。在他死后,我一想起以前的情景,就会心痛。”除屠杀手足兄弟之外,那些当初帮助他夺取帝位的大臣、“恩幸”,也多数不能幸免,如袁顗(420—466,字景章,陈郡阳夏即今河南太康人)、徐爰(394—475,本名瑗,字长玉,祖籍琅邪开阳即今山东临沂北城)、吴喜(428—472,本名喜公,吴兴临安即今浙江杭州临安区人)、王景文(413—472,王彧,字景文,出身琅邪王氏,宋文帝刘义隆信重王彧,为儿子宋明帝娶王彧之妹,并且用王彧名中的“彧”字给儿子改名,及刘彧称帝,遂以字行)等人。尤其是王景文,他是宋明帝王皇后的哥哥,是一个整天谈玄说理的名士,对于政治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宋明帝出于猜忌还是杀了他,在杀王景文之前,还对他说:“与卿周旋,欲全卿门户,故有此处分。”意思就是说,我和你相处的很好,现在杀了你,是为了你好,是为了保全你的家人。看,杀一个人还是为了他好!齐高帝萧道成(427—482,字绍伯,小名斗将,南齐开国皇帝,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自然也是双手沾满了鲜血。不过,萧道成杀的是刘宋皇室,是为了夺取皇帝宝座。宋齐易代之际,萧道成先后杀害了6位刘宋宗室诸王,其中包括后废帝刘昱(463—477,字德融,小字慧震,刘宋第八任皇帝,宋明帝刘彧长子)、宋顺帝刘准(467—479,字仲谋,小字智观,刘宋末代皇帝,宋明帝刘彧第三子,或曰桂阳王刘休范之子)。正是鉴于刘宋皇室自相残杀给政治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所以萧道成在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齐武帝萧赜,要求他一定要以刘宋皇室自相残杀为前车之鉴,他说:如果不是刘宋皇室自相残杀的话,其他家族是不会有可乘之机的,你一定要记住这个深刻教训。(萧道成的原话是:“宋氏若不骨肉相图,他族岂得乘其衰弊,汝深戒之。”)萧道成死后,齐武帝总算还能克制自己,基本没有杀戮宗室。但是,齐武帝死后,萧齐皇室终于不免蹈常袭故,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活剧就开始了。其中,齐明帝萧鸾更是一个十足的、变态的杀人狂,在嗜血杀人方面,比起宋孝武帝刘骏、宋明帝刘彧,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刘宋皇室手足相残,宋文帝、孝武帝、前废帝、宋明帝等人都有份,但是齐高帝、齐武帝的众多儿孙,却是齐明帝萧鸾一个人所杀。所以,就杀人而言,齐明帝萧鸾是当之无愧的杀人魔王。赵翼曾就此评价萧鸾:“其惨毒自古所未有也”!齐明帝萧鸾本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正是叔父萧道成把他抚养成人,史书上说萧道成对这个侄儿“恩过诸子”。在齐高帝、齐武帝两朝,萧鸾始终身居要职,齐武帝萧赜临终之前,还特意安排他做辅政大臣,希望他能够辅佐郁林王萧昭业。齐高帝、齐武帝两朝对萧鸾都是大有恩德,按照人情常理,萧鸾应该感激才是。但是,萧鸾却是一个豺狼为心、刻薄寡情的无义之人。萧鸾在辅政不久,就废杀郁林王萧昭业,而改立海陵王萧昭文(480—494,字季尚,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萧长懋次子,郁林王萧昭业异母弟,南齐第四任皇帝,在位仅75天)。二个多月后,萧鸾干脆又将海陵王废杀,自己做了皇帝。萧鸾在当上皇帝之后,更是放开手脚,对宗室成员大开杀戒。根据历史记载,齐高帝萧道成共19子,其中长子齐武帝萧赜,以及豫章王萧嶷(444—492,字宣俨,齐高帝萧道成第二子、齐武帝萧赜同母弟)、临川王萧映(459—489,字宣光,齐高帝萧道成第三子)、长沙王萧晃(460—489,字宣明,小字白象,齐高帝萧道成第四子)、武陵王萧晔(467—489,字宣照,齐高帝萧道成第五子)、安成王萧暠(468—491,字宣曜,齐高帝萧道成第六子)、始兴王萧鉴(471—491,字宣彻,齐高帝萧道成第十子)等六王,死于萧鸾篡夺之前,另有四王夭折之外,其余8王都是被萧鸾杀害。齐武帝萧赜共23子,其中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早死、竟陵王萧子良善终、鱼复侯萧子响(468—489,齐武帝萧赜第四子)在齐武帝永明(483—493)年间因所谓“谋反罪”被杀(按,萧子响“谋反”,实际上受到猜忌,又受其长史等僚属逼迫,不得已而自卫,遂被认定为“谋反”),另有四王夭折,其余16王全都死于萧鸾之手。另外,竟陵王萧子良有两个儿子萧昭胄、萧昭颖,也是被萧鸾所杀。据统计,齐高帝、齐武帝的儿孙中,只有豫章王萧嶷到梁朝时还有后代,其他人都已经绝嗣。由此可见,萧鸾杀害宗室成员,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萧鸾为什么如此丧心病狂的屠杀亲属?除了他的精神有变态之外,还在于他的帝位本来就不是从正道得来。再一个就是萧鸾夺位之时,儿子们都还年幼,而齐高帝、齐武帝的儿孙们已经成长起来。所以,为了杜绝后患,萧鸾就必须将高、武子孙屠杀殆尽。萧鸾屠杀诸王,手段之残忍、时间之选择,都与众不同。例如,萧鸾特别喜欢在夜里杀人,每当选择好杀害对象以后,就在当天夜里派兵包围其住宅,或直接用斧子砍开大门,或直接推倒院墙,与强盗土匪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萧鸾在每次杀人之前,总是要双目流泪、声音呜咽,这大概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猫哭耗子”吧。例如桂阳王萧铄(470—494,字宣朗,齐高帝萧道成第八子)有一次在朝会之后,对人说:“我前几天看到皇上流涕呜咽,鄱阳、随郡二王就被诛杀了。今天我又看到他流泪了而且面带愧色地看着我,该不是我的死期到了吧?”萧铄的话没有说错,当天晚上他就被杀害了。萧鸾杀害宗室,就连哺乳中的婴儿也不放过,有时甚至搞集体屠杀,例如有一次他让太医熬制毒药,并准备好几十口棺材,然后命令士兵将宗室诸王及其亲属集体押送至尚书省一起毒杀。由此可见,论杀戮之残酷、杀人之众多,赵翼所列的“荒主”根本就赶不上宋孝武帝、宋明帝、齐明帝等君主。那么,指责这些年青皇帝为“荒主”,岂不是太过牵强了吗?退一步说,封建朝代因争夺权力而互相残杀,本属平常之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封建宫廷就是屠宰场,无论谁杀谁,本无是非之别。所以,以诛杀宗室、大臣的事实为“荒主”定性,缺乏说服力。
很显然,包括培训师在内的任何人,在人类已有的,以及将来不断累积的知识面前,除了感叹自己渺小如沙的卑微外,恐怕还会生出许多的惶恐。因为哪怕穷其一生,一个人的知识储备(量)都很难越过“自己那个世界”——作家普玄在非虚构小说《疼痛吧指头》中的一段话,有对“自己那个世界”的精彩描述,请允许我摘录如下:……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能问候的事物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这就是我这几十年的世界。……我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关系不好的人,讨厌的人,仇人,这是我的周边,这是我的世界。我们的朋友敌人仇人恶人,也是我们的世界。他们离我们这么近。我们天天和他们相处。我们口里的词汇,我们说的话,就是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世界的边界现在是我们的语言,我们语言的范围,但是往前追溯,我们语言的范围是我们的行为、交往、阅读,是这些共同构成的。我们不能莫名其妙地向一个不认识的人问好,向一个不熟悉的事物问好,我们能够问好的就是我们的世界。……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语言探索世界。……在那个大年三十的夜间,在浓雾弥漫的途中,在我和儿子一直对话的过程中,我的大脑灵光屡现。我要和儿子继续探索,我们探索他的世界,其实也在探索我自己的世界。借用这段话想表达的意思是,培训师需要通过积累更多的知识来拓展“自己那个世界”的边界。因为在作者看来,知识对于培训师来说,至少包含四层呈递进关系的作用和价值:第一个层面,培训师所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及高度,直接影响课程的品质。俗话“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正是这个意思。具体来说:广度是指所涉及知识的范围(畴)。虽然每位培训师都有自己擅长的课程领域,但是,如果仅仅局限在课程领域内的知识体系内,即便足够熟稔,也常常会在阐述某些概念、观点或者理念的时候,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更有可能陷入循环论证的泥沼之中。比如:职业礼仪类的课程,如果仅仅局限在礼仪的知识范畴,或许可以向学员讲清楚甲乙丙丁,甚至子丑寅卯,但是,如果缺乏一些相关的民俗、历史、哲学,乃至宗教方面的知识积累,恐怕学员只能停留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表面层次上。深度是指某一知识点背后层层深入的因果链条和逻辑推导过程。知识的深度直接影响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状态。知识的高度,影响的是学员所学知识能否在不同层级的实践场景中灵活运用,能否建立系统观念和全局观念。所以,培训师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广度、挖掘知识的深度、构筑知识的高度,才能够确保更好的课程品质。第二个层面,培训师的课程品质直接影响学员的受益程度。学员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现在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认同程度,而接受、认同程度又受制于学员对知识的理解和判断,更取决于学员是否进入自主思考的空间。这一思考空间的大小,恰恰受到培训师所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构成的空间的限制和影响。以职业礼仪类课程为例,如果培训师的知识只是局限在“职业”和“礼仪”的范畴,学员的受益程度也会受到局限——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但凡场景、情境发生变化,就会茫然不知所措——类似的尴尬在现实中屡屡出现,作者就不再一一列举了。第三个层面,学员的受益程度直接影响培训师职业口碑。从某种程度上说,培训师是口碑依赖度相当高的职业——学员的受益程度是评价一名培训师职业水平高低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指标。也就是说,学员的受益程度与培训师职业口碑的好坏是一对高强度正相关关系。第四个层面,培训师职业口碑的好坏最终直接影响其职业的成长与发展。所谓“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老子的这个训勉值得培训师细细琢磨。上述四个层面的作用和价值,可以用图8-1来表示。图8-1培训师的知识价值递进关系示意图培训师的知识积累,最终会影响到自身的职业成长与发展,而职业的不断成长与发展又会促进培训师积累更多的知识。由此,作者建立了一个培训师知识管理的价值流转示意图,如图8-2所示。图8-2培训师知识管理的价值流转示意图接下来的问题是,培训师到底应该如何做好知识的积累,以及如何提高积累知识的效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与过程,应该就是培训师知识管理的本质与内涵。前面已经提到培训师的知识需要考量广度、深度、高度三个维度,作者依照自身的实践经验,建构了一个培训师知识管理的六脉神剑模型,如图8-3所示。图8-3培训师知识管理的六脉神剑模型培训师的知识管理,从第一步的设计开始,直到第六步的回归,中间需要经过积累、嬗变、内化、建构等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与此同时,知识的积累又是一个不断循环提升的过程。正所谓:弱水三千喻知识,只取一瓢但称奇;广度深度加高度,如是三者且为师。六脉神剑来管理,品质口碑好助力;设计积累加梳理,内化建构回归一。
很多企业想做线上线下一体化,但不知道怎么入手,其实关键是八个字,前提是组织重构——组建新媒体部,拿出专项资金和预算。·                    链接:过去靠铺货率、陈列面让顾客看到,但现在顾客看到了也不一定买,因为没有信息触达和体验。链接就是靠内容获客、引流,针对品类创新、消费场景、产品买点做线上推广,让线下领袖人群带动线上传播,实现消费者“同时在线”。·                    认知:和传统大喇叭式广告不同,认知是立体传播企业,比如企业人格化,老板做网红,让品牌有温度。线上引流转化的内容要真情实意,完全交付产品价值,哪怕前期亏损也要投入,就像线下推新品也有投入期一样。·                    关系:强关系带来强流量,强流量换来强销量。要通过增值服务建立长关系、强关系,比如线上获客后,线下做推介会、回厂游。无论什么时代,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都需要强信任关系,这是“守望相助”的基础。·                    交易:要把顾客变成“消费商”,让他们不仅自己买,还能分享推广。现在微信小店、淘宝等平台都有创新营销方式,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不用走传统渠道,直接结算。很多企业墨守成规,不知道这些工具,错失了机会。
看得见的是热闹、地位、名声。看不见的是寂寞、交易、关系。有热闹就必有寂寞,有地位就必有交易,有名声就必有关系。两者成正比:越热闹,就越寂寞;地位越高,交易越大;名声越响,关系越多。最近赵本山睡不着觉,他说是激动,江湖认为是恐惧。他的文艺想听政治的话,政治不想听他的话。他似乎还没明白:政治是你可以代言的吗?赵本山没有认清自己。他是个符号,他的身后是赵家班、刘老根、本山传媒、刘老根会所、私人飞机......这个符号有太多的热闹、地位、名声,与主旋律不协调。根子在寂寞、交易、关系,与二人转是雅是俗没有半毛钱关系。热闹、地位、名声,是天上的风筝,寂寞、交易、关系,是放风筝的线。风筝飞多高,决定于线的长短。今天能否进入未来,决定于过去。彼得大帝说:“你要做件新袍子,难道还要留下一块破布?”功夫无极,门户难守。面子不能沾一点灰,里子都得兜着。兜就是血泪,几人肯挥刀自宫?江湖规则:能耐得住多大的寂寞?赚钱的交易除了累积财富还累积了别的什么?与你有关系的是哪些人?看不见的寂寞、交易、关系,决定你的热闹、地位、名声。要看得见风筝,更要懂得如何看得见线。万事皆有两面,可见与不可见:战争,可见的是战场,不可见的是间谍;组织,可见的是架构,不可见的是关系;营销,可见的是传播,不可见的是销售;高手,可见的是风光,不可见的是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