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用音乐、容器做比喻,引申出缺、冲的重要性,这是为了矫正凡事都不留余地的错误做法。其中,大直如屈,被引申为弯路有时是最大的直路,比如吃亏是福,不走捷径才是真正的捷径;大巧如拙,可以说是中国美学价值的最高等级;大盈如绌(大盈若虚),常用来比喻真正的高人反而谦虚下人,半坛子水才到处晃荡。这三句话,都进入了中国式智慧的日常用语之中。此章的“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是老子思想的著名观点,与老子一贯的为无为、事无事等提法一脉相承,都是反对多事、有为、多欲,而这一句把无为、无事的状态做了更明确界定:“清静”。并且指出,清静才能让天下回归正途。这句话,将老子思想乃至他本人的形象也定了格:清静、无为、无欲、无事、无争的长者。王弼本有“大辩若讷”一句,帛书本无,故删去,指完美的辩论好像不善言辞,与巧言令色对照,构成中国人判断人品的标准。所谓大辩若讷,在实际中是指,用很少的言辞,就能把事情说清楚,是一种一句话就说到本质的高端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与一招制敌的意趣一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巧如拙”:现代极简美学风格,皆出于这个概念。大巧,不是不要精巧,而是做到大巧的时候,才能归于拙朴,工巧无痕到让人以为是浑然天成。如果留下做作的痕迹,这样的精巧,还达不到大巧境界。工业产品极简美学的两个代表:索尼与苹果。索尼将黑色风格做到了极致,苹果将白色风格做到了极致。无论索尼还是苹果,极致的背后不仅是美学品味,更是无数技术、工艺、制造的极致追求,才能做到“极简”而不“单调”。乔布斯在苹果产品发布会上最常用的词:一切浑然天成。这是《老子》大巧若拙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才叫极致。《淮南子·道应训》对“大巧若拙”做了精彩演绎: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对曰:良马者,可以形容筋骨相也。相天下之马者,若灭若失,若亡其一。若此马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臣有所与供儋緾采薪者九方堙,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使之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马矣,在于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牡而黄。使人往取之,牝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问之曰:败矣!子之所使求者,毛物牝牡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伯乐喟然大息曰:一至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堙之所观者,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马至,而果千里之马。故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九方堙(yin音隐),即著名的九方皋。九方皋相马,他说这是匹黄色的公马,可是别人看到的是深黑色的母马,秦穆公责怪伯乐,怎么推荐了一个连公母都分不出的相马人。伯乐却喟然太息,赞叹九方皋看到的天机(相其神,而不相其形),不拘泥于肉眼凡胎看到的表象。果然,九方皋相中的马,的确是千里马。这段故事非常有名,不仅民间流传,成为“相马要相骨,看人要看心”习语的案例;也成为中国美学写意论的原典出处。写意,是2000年中国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的核心。写意论,出于九方皋相马,而本源于老子的大巧若拙。韩玉涛《写意论》里说:中国艺术史,是一部写意史。甚至中国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等,也崇尚写意:真正的品位,在其意而不泥于物。中国文化里,对于粗俗有根深蒂固的反感。同时,中国美学对于日本式的精雕细作,也不推崇。传统的日式精致里,少了大巧若拙,精巧过度;日式禅美学以枯槁幽寂为尚,过于原始,少了圆润。现代日本美学,包括茶道,就开始转变传统审美里的弊病,大行其道的索尼、无印良品、甚至优衣库,其美学核心都是极简主义。但需要注意到的是,极简主义在日、欧美的美学传统里,并不是主流。中国渡过物质匮乏、财富匮乏的贫困阶段,美学风格迅速接续起建立在大巧若拙哲学思想上写意、极简的方法论与审美风格,蔚为大观,成为当代审美的主流,这是2000年文化积淀的必然,是日、美等不可比。极简美学在中国,有极深厚的文化积淀,未来必将以一二个极简风格“超级品牌”的崛起,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标杆。以此而论,初步世界化的手机产业,联想、华为,还没有找到品牌之魂;小米摸到了极简的门,但还未入堂奥。三星,谢谢,它的审美就像朝鲜半岛的历史一样,头绪太多,所染太杂。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在审美风格上,需要向中国传统建筑、绘画、书法等艺术学习。中国企业要认识欧美优秀品牌的成功之道,但要明白,真正的美学之根在中国文化传统本身,在中国哲学思想。自大是无知,自卑也是无知。品味,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呈现。乔布斯在1996年说:微软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品味。20多年过去了,时间证明:乔布斯说中了。极简美学风格与其内容也是相符合的,这个内容,就是本章所说的“清静”。极简美学在内容上的特点就是清爽而安静,有人甚至说这个风格是冷感,也不无道理。老子说,清静可以为天下正,是指统治者不要乱搞盲动,要守一以静,天下将自化,也就实现了天下的自我矫正、安平泰了,这是老子政治与哲学的基本思想,成为美学风格,这是哲学向美学的自然应用。
在公司的运作中,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十分重要,回款率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现金流并最终影响公司的生存。经常有这种情况:一个公司业务开展良好,各方面运行正常,但最终却因为应收账款过多而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最后公司倒闭。在应收账款问题上,如果公司销售政策定得不好,就会使得公司业务部门员工的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不一致,应收账款会快速增长。比如,原来我们公司对业务员及售后服务人员只考核利润,不考核应收账款回收率,致使客户拖欠货款现象严重,业务员觉得反正客户当时结不结账无所谓,欠账多少也无所谓,结回账算自己利润,结不回账公司背着。当时公司应收账款还有一个特点,越是销售能力强的业务员,名下的应收账款越多,越是大客户,欠公司的货款也越多。结果公司在运营当中不仅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影响日常经营,而且,随着公司业务员的流动和客户负责人的更换,每年不少货款竟然收不回来了,出现了不少呆账死账。几年下来,我觉得再不控制应收账款公司将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了。在参考了一些其他公司的管理方法和财务部的意见后,公司初步拟定了以下两项措施:第一项:对每一个业务员与每一个客户都分别定一个应收账款上限,超过上限不再允许赊账出货。对于上限之内的应收账款,回款期一律定为下个自然月的月底之前,每笔欠款必须让客户填写标准欠条并签字盖章确认再交由公司财务部门保存,对客户欠条财务部按现金管理,出入皆需当事人签字核实。当时结款,给业务员按实际利润的百分之百计算,如未当时结款,则随着实际结款时间的增长,利润按比例递减直至为零。第二项:对每一个业务员与每一个客户都分别定一个应收账款上限,超过上限不再允许赊账出货。对于上限之内的应收账款,回款最后期限一律定为下个自然月的月底,每笔欠款必须让客户填写标准欠条并签字盖章交由公司财务部门保存,对客户欠条按现金管理,出入皆需当事人签字确认。如某业务员在规定结款期限内未能收回欠款,则停发一切提成奖金并停止所有报销直到收回欠款为止。比如一个业务员做成一笔业务,流水为500元,利润为100元,按第一种方法计算则业务员一个月内回款利润记为100元,第二个月回款则可能利润记为80元,第三个月回款利润记为60元,依此类推直到利润为0;按第二种方法计算则业务员如当月未能回款,则第二个月起提成奖金停止发放,各种报销也都暂停,当他第三个月收回货款后,所有停发的奖金提成及报销立刻发放,该笔业务利润还是按100元计算。后为方便财务部操作并考虑到执行的有效性,公司采用了第二项措施。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效果良好,基本杜绝了呆账死账。在这项制度下,每一笔应收账款都有明确的负责人,员工答应客户欠账的同时自己就会权衡利益,判断风险,有的生意虽然有利润但客户会拖欠货款导致风险太大,业务员自己就会主动放弃;而且采用此种方法既不克扣员工应有的提成,又给了欠款当事人足够的压力,使得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在应收账款这方面高度一致,推行起来几乎没遇到什么阻力,财务部也不再天天抱怨应欠款难以收回了。 
股权激励其实是企业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制度的安排,它可以伴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周期,重在激励而不是分配、股改。旨在通过股东利润分成、公司虚股或实股、期股或期权等激励模式,使企业和股东与人才(合伙人)、资本、资源形成需求共同体的激励机制。既然是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实际上股权激励更应该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它运用了股权思维中分享的维度,将股东所属权利当中的某项或某几项权利以单独或者组合的方式,达到让员工、外部资源、专家、资金等对公司发展有价值的人或机构通过股权的形式,有效地、长期地、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地结合在一起,建立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通常我们看病应该是先去医院挂号,医生问诊,检查,然后是开药。比如说感冒了,我们也会自己去药店买药自己治,不需要去医院就诊。其实感冒也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虽然症状都差不多,但是用的药会不太一样。如果用的药不对,会让病情加重或者好得比较慢,甚至是有后遗症。其实企业的股权激励就相当于我们的感冒,股权分配和股权改制就是我们用错的药方。通过下面这张表,如表7-1所示,能非常直观地对比出为什么股权激励不是分配、股改,就好比医生看病一样。表7-1股权激励、股权分配、股权改制的区别企业年龄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企业症状老板孤军奋战、公司成本增加、团队士气低弱、员工流失严重、公司变成黄埔军校、投资人信心不足、项目中途夭折治疗方法用法副作用(效果)股权分配老板凭感觉选出几个人,然后每人定个数量,员工拿点钱,工商变更1.刚开始有效,后续可能会造成员工不再积极,坐等每年的收益2.在其位不谋其职,下面人上不去3.数量不科学、公平性差,激励一批人,激怒另一批人4.没有退出机制,人走股不退,造成纠纷股权改制把有限责任公司改成股份制公司或者是从老股东手中拿出一些股权,进行工商变更1.没有激励作用2.不是共同做大蛋糕,而是分原来的蛋糕,老股东会有意见3.员工直接变股东,思维还是员工,对经营产生影响股权激励调研了解公司的现状,出具系统的方案、通过科学的方法测算数量,制定对应的考核机制和退出机制1.员工积极性高,把企业当家2.公平公正3.员工有进有退,股权可放可收4.激励到位,病症消退或减轻5.建立自身的免疫系统
接上式,腰微拱,重心渐渐移至左腿,右手随重心转移向左下腹划弧捋至左肋旁。手心翻转向上,左手随腰拱,向外上方划弧翻转掌心向下,高与肩平,成左抱球状。右腰上提,右脚随即向前迈出小半步,右手臂上翻向前打掤(见图6-100至6-107)。注意:打掤时,全部动作务必要在意念引领下用腰完成,要在腰的带动下运动。左手动要在左腰的引领下,右手动要在右腰的引领下,腰动多少手动多少,过与不及都不可。动作要柔顺,速度要均匀。手脚的动作在运动中必须同时进行,同时完成,要协调一致。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捋:接上式,腰继续上提,右臂随之上掤,手心翻转朝下。左臂跟随右臂翻转左手,成两掌心斜相对。腰后拱,重心渐渐移至左腿,两手随之向右胯下捋,左腿屈膝后倚,右腿稍直。同时两手随腰后拱之势,屈肘缓缓向右胯下方弧形回抽捋之,左手止于右小腹前,右手捋至右臂向右胯下稍伸直为止。注意: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由腰带动,身体要保持正直,每个动作要协调一致,同时完成。挤:接上式,腰向后微拱,左膝微松,左手臂随转向左肩上方挒,头微侧向左,重心仍在左腿;腰微旋提,身体随腰提转面对西北,右臂随身体回转,抬高至胸前,手心向内。左手随身体回转,顺势翻转手心向下,搭在右小臂腕部,重心移至右腿。腰微拱,弓右膝向前打挤,眼神注视前方。注意:向前挤时,手上一定要放松,两臂及肩部不可僵,两肘不可用力挺直。按:接上式,腰微拱,右腰向右外微转,右手臂随腰转向右拉开,成两手指尖相对;左腰下沉,左膝微屈,随即左腰微上提,左手上外翻与右手指尖平相对,两掌心均向内,重心回移至右腿。左腰微含,向左外微转,左手随之拉开。(中间拉开一手掌的距离)腰向后微拱,重心移至左腿,两手翻转掌心向下,成按式至腹前回收。两手心好似扶在箱子盖上,随之,含胸提腰两手向前上方推出,重心随之移至右腿,成右弓步,眼神向上平视。注意:向上按时两手不可高于额头,两手臂要松,用腰按之。两手拉开时要防止手拉和胯动。接上式,腰微拱,两掌顺势右下捋,左手随势里旋成两掌斜相对。随腰拱,身体重心渐渐移至左腿,左腿屈膝后倚。右腿稍直,两手随腰后拱之势,屈肘缓缓向右胯下方划弧抽回捋之,左手止于右腹前,右手捋至向右胯下舒伸直为止。眼神随两手移动,此为捋式。左腰微含上提,向左外旋转,身体向左外转,左手由腹前向左肩上方挒之。右腰向里合,右脚尖随内转朝向正西,右手随内转提向胸前。左腰向右微合,重心移于右腿,左脚跟向里微靠,左手顺势翻转掌心向下,搭于右小臂腕部,重心移至两腿。腰微拱,向正西打挤。
表15-6是SSC的能力参考要求,同样道理,通过这个能力分析再设计适合企业的SSC提升方案。表15-6SSC的能力参考要求角色定位:作为交付专家,快速理解BP、CoE和业务需求,高效高质量交付HR运营任务,并为业务伙伴和专家提供数据分析,给予决策参考角色能力要求能力要求4卓越3优秀2合格1初级HR运营活动的交付者HR运营和交付4数据分析和解构4数据收集、分析和汇报者呈现与表达3学习力3持续改进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设计思维和创新3改进工具4政策流程和组织合规合法的落实和监控者合规合法的意识4问题分析能力3沟通技巧3SSC作为公司HR事务型工作主要的交付方,提升工作有时会被忽略。因为跟客户的触点非常多,很多工作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所以提高SSC的能力和意识特别重要。我认为,提升的重点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一些特别的能力要提升;另一个是一些重要的意识一定要建立。具体我把它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分析和解构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重点提高,可以培训现有骨干员工,从市场上招聘一些有专才的数据分析师,前提是对HR有一定的基础或者敏感度。(2)改进意识强,再伟大的变革都是基于一点一滴的改进,这些改进措施不仅对CoE有帮助,对BP也是非常好的反馈。通过这些改进,SSC的价值将得到提升,通过这些改进项目可以探索更多SSC职业发展机会。(3)社会化和外包是趋势。这个不需要隐藏或者刻意忽略,重要的是让SSC在业务型HR的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要为SSC向其他HR岗位转岗及打通其他职业发展通道提供具体的政策支持。我们把HR部门、BP,以及专家CoE和共享服务中心SSC的能力提升做了一个完整的梳理和探讨。到这里,我们完成了业务型HR部门建设的落地篇,在设计和搭建之后,对新组织如何落地,包括人的能力提升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梳理。在此基础上,业务型HR部门已就位并将开启新的征程!
“伏羲氏没,神农氏作”。伏羲氏的时代结束了,神农氏的时代开始了。在古史传说中,神农氏传说在位140年,他是代表了上古的农业社会。从伏羲氏到神农氏,实际上体现了从渔猎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的过程。其实,从渔猎进化到农业,中间经历的时间何止几百年,往往是数万年。按古史中的记载,神农氏是上古姜姓部族的首领。“姜”通“羌”,一般认为是古羌族的祖先。这个部族是兴起于烈山,后来又称为列山,再演变为连山。《周易》之前的古易还有《连山易》和《归藏易》。《连山易》就是最古老的易经,从这里可以推测出,它应该就是从神农氏的时代得名。神农氏为什么叫炎帝?从五行主运的角度说,伏羲氏时代是木运主世,到了神农氏的时代,木生火,变成火运主世。因为神农氏得了火德之正,所以称为炎帝。炎帝时代已经进入农业时代,所以《系辞》这里举的第二个卦,就跟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大:益卦。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耜是一种古代农具,耒是耜的把柄,“耜者耒之首,耒者耜之柄”。耨为耕种之意,神农氏教大家制造农具,耕种土地,因此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的生活比渔猎时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里说从事农业生产的理论指导,就是从益卦中来的。为什么说“盖取诸益”?各家的解释语焉不详。风雷益,上巽下震,巽为风、为木,震为雷、为动。从易象结构上看,上卦就是木头做成的农具,下卦就是对农具的使用,用木制农具在地上翻动,这就是益卦之意。当然,这是取象之说,因为上古农具都是木头做成的,用木头做的农具耕作,就取象于益。再看下面:噬嗑卦。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火雷噬嗑卦,描述了最初的商品交易情况。因为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发达了,有了剩余产品,人们就可以用来交换、交易,逐渐形成了市场。交易一词,也是源于《易经》。交易,不仅指商品的交易,在《易经》中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交易,本来是指乾坤二卦、阴阳二气之间的交互作用,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商品交易也是如此,通过物资的交易,也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变化。这是交易一词的来源。为什么说商品交易是“盖取诸噬嗑”?为什么从噬嗑卦中能找到商品交易的理论基础呢?因为火雷噬嗑卦,上卦离为火、为日;下卦震为雷、为动。太阳在头顶上照着,人们在光天化日之下,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这种感觉就是市场交易的情形。这是从卦象上的会意,但噬嗑卦的卦德并非如此。噬嗑,就是嘴巴张开,牙齿干净利落地咬下。噬嗑卦的卦辞是“亨。利用狱”,指的是刑律刑法。断案定官司才是噬嗑卦的本意。所以,用噬嗑卦的取象来套用市场也有些牵强。上面讲了神农氏制造农具、促进市场交易的功绩。其实,神农氏的功绩远不止这些。神农氏另一个最伟大、也是最重要的功绩,就是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神农氏实际上是中国医道之祖哦。传说神农氏尝百草,遍尝天下草木的滋味,把它的寒、热、温、平等各种性质区分出来,辨别其中的主次、阴阳,把药草对于人体的作用,以及用药的君臣佐使之旨开创出来。据说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完成了这项伟大的使命。在这样的情况下,神农氏创立了中华医道,使老百姓在生病时能得到医治。另外,神农氏的德行也非常高。当时有一个诸侯叫夙沙氏,因为不服从神农氏的领导,还把进忠言的大臣杀了。于是,有人就请求神农氏发兵讨伐他,但神农氏不同意,说这事不需要他做,他需要做的是认真推广德业教化,让百姓安居乐业。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夙沙氏的百姓们见神农炎帝的德行很高,而夙沙氏又是如此残暴无道,于是人们怒不可遏,推翻了夙沙氏的领导,主动回归到神农氏的统治之下。这是最早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由此可见,神农氏的教化极广,威望也很高,传说在位140年,南巡至湖南茶陵地区时,不幸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