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除了科举、学校外,入仕之途尚有荐举、吏员、军功、荫袭、纳赀诸途。明初,荐举曾是入仕主途,特别是洪武年间,荐举是最主要的入仕途径。“时中外大小臣工皆得推举,下至仓、库、司、局诸杂流,亦令举文学才干之士。其被荐而至者,又令转荐。以故山林岩穴、草茅穷居,无不获自达于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盖是时,仕进无他途,故往往多骤贵者。而吏部奏荐举当除官者,多至三千七百馀人,其少者亦至一千九百馀人。”585但荐举缺陷甚多,一为标准不明,受荐主个人品鉴力影响极大;二为举荐者多取其亲近,难免任用私人;三为被荐者无恰当验证考察方法,能否胜任难以保证。到永乐以后,始逐渐被科举取代,且开始实行荐举连坐之法。永乐元年(1403年),“诏京官文职七品以上,外官至县令,各举所知一人,量才擢用。后以贪污闻者,举主连坐。”英宗时,杨士奇奏请“仍遵先帝敕旨行,但所举之人,籍记举主,后有犯赃,必明正举主之罪”586。清代也有荐举。皇太极即位后,即令荐举人才,并采纳宁完我的建议,实行连坐。宁完我称:“古者荐举之条,功罪连坐,所以杜弊端,防冒滥。请自后所举之人,或功或罪,举者同之。若其人砥行于厥初,改节于末路,许举者随时检举,免连坐。帝嘉纳焉。”587顺治十年(1653年),又依范文程等疏请,敕令荐举。“敕部院三品以上大臣,各举所知。毋问满汉新旧,毋泥官秩高下,毋避亲疏恩怨,举唯其才,各具专疏,胪举实迹,置御前以时召对。察其论议,核其行事,并视其举主为何如人,则其人堪任与否,上早所申鉴,待缺简用。称职,量效之大小,举主同其赏;不称职,量罪之大小,举主同其罚。”588在推行荐举期间,多次重申荐举连坐法。“自今以后,须严责举主。所举得人,必优加进贤之赏;所举舛谬,必严行连坐之罚。”“例凡荐举之官,在本任不职,追坐举主。”在处分福建巡按李时茂举荐道员不当之时宣布:“嗣后违例,荐举者并所荐之人,俱照此例一体严加处分。”589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尚书朱之弼、左都御史徐元文,以荐举非人被免职。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湖广巡抚张汧被处绞刑,保举张汧的侍郎王遵训、学士卢琦、大理丞任辰旦,均被连坐夺官。后来,清代荐举逐渐演变为对京官和正印官的保举。清制,应当升迁者,须有保举方可升任京官或正印官,无保举者只能升任佐贰或杂职。本来,保举是为了使官得其人,到了晚清,保举却成了钻营舞弊的途径,特别是异途出身者为求正印官,多以贿求保,终清之世其弊不绝。吏员一直可以入仕,且明初以吏员出身升至方面大员者为数不少,高者可至四品知府甚至六部尚书。但随着科举兴起和发展,吏员入仕在任职种类和升迁途径上逐渐受到限制。永乐七年(1409年),吏部上奏二十八人授监察御史,其中二十四人为进士举监出身,四人为吏员出身。成祖称:“古者用人,虽不专一途,然御史朝廷耳目之寄,须用有学术识达治体者,安可用吏?此选司之弊。”590黜吏员出身者,自此形成定例,吏员不得出任科道官。仁宣之时,对吏员一途多加限制。宣宗多次说:“比者御史考察官员,阘茸不称者多由吏典出身,盖初用之时失于慎选。”591“甄别贤否,为治之要。此辈无益于用,汰去诚是。但虑今次所当汰者,未必止此(当时礼部罢免二百馀吏)。颇闻外间言,古人戒用吏,今日多用吏。民之不安,率由于此。”592“吏员出身,虽有定格,往时选用严慎,授官者少。比年吏典考满,岁以千计。不分淑慝,一概收用。廉能几何,贪鄙塞路,其可不精选乎!”593“吏部近年每奏选官,其间吏员冠带,率数百人。虽是循用旧章,亦当严加简择。分布列郡县,道理不通者有之,文移不谙者有之。贪污鄙猥,比比皆是。求其才用,百无二三。以望理民,其何能济!”594从明代中期以后,吏员出身者几乎没有做到州县正官,即使府州佐贰也很少,大多只能当杂职官。清代录用吏员称为著役,按捐银数量分送各衙门办事。康熙二年(1663年),停止捐纳吏员,改为招募。康熙十四年(1675年),准外省衙门照旧例捐纳,惟在京衙门和奉天衙门仍行招募。清初,规定吏员任期为五年,五年考满,考试入仕。考满未能入仕者,不得复为吏,试图以五年任期之限来防范吏员把持政务之弊。雍正元年(1723年)曾谕令清理在京逗留的任满吏员,曰:“各衙门募设书办,不过令其缮写文书,收贮档案。但书办五年方满,为日已久,熟于作弊。甚至已经考满,复改换姓名,窜入别部,奸弊丛生。更有一等缺主名色,子孙世业,遂成积蠹*(读音dù)。自后书办五年考满之后,各部院堂司官查明,勒令回籍听选。如有逗留不归者,饬令五城司访官稽查遣逐。”595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针对有些书吏五年任满后改名换姓而继续当差的现象,令在京衙门供职书吏,无论服役已满未满,均不准改籍归宗,更名复姓。同时规定,任满书吏考试入仕者,须将年貌籍贯三代姓氏造册,存吏部备查,不取者的姓名籍贯亦送部备案,以杜重考。嘉庆五年(1800年),又下令吏员五年任满,即行开缺,不许以所办之事未完而淹留时日。“书吏五年役满,即行报明开缺,倘各衙门以该吏经手事件未完暂请留办,概不准行。”596道光、咸丰时,也曾多次下令清查任满书吏在京逗留者。清代吏员考试入仕,只能担任低级杂职官。清初,吏员入仕,授八品以下至未入流杂职,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规定,吏员入仕只能授从九品或未入流杂职。考试由在京各堂官和外省各督抚于每年七月进行,自行录取,录取比例在京不超过十分之七,在外不超过十分之五。吏员入仕后,升迁也极困难,一般不得作正印官。到晚清,方有以捐纳或保举升知县者。捐纳一途,历代不绝,但多有批评。政治清明之际,统治者对捐纳也限制较严。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以大同、宣府马草不敷首开捐例,令听选官、承差、办事官有能输草者即予选用,应降之官加输可复原职,吏员输草可予冠带。接着,又逢山西代州粮缺,令有能以己资从临清官仓运米若干石至代州者,军民予以冠带,吏员予以冠带并待历事满日依例予以出身,官员则可优先除授或不拘资次除授,应降官可复职。成化年间,以湖广用兵、陕西缺粮、宁夏缺马草、灾荒等事由,沿用并新开多种捐例,如考满官员捐纳可免其赴京给由,听考吏员捐纳可免其考试,军民捐纳可授予九品散衔。此后捐例渐滥,由原来“纳粟冠带,止荣其身,不任以职”(成化时王瑞语),发展为吏员可由捐入官,官员可由捐升迁。当时,就有不少正途官员反对捐纳。如弘治五年(1492年),吏部尚书王恕曾指责捐纳说:“既以财进身,岂能以廉律己?欲他日不贪财害民,何由而得乎?”遂停生员吏典开纳事例597。其后,捐例旋停旋开,基本上保持在军民捐冠带、官员捐开复升迁的范围之内。清初,只准士子纳粟入监,不准捐官。顺治二年(1645年),原明朝中书张朝聘捐输木材助建宫殿,请求授官,谕以“用官唯贤,无因输纳授官之理,令所司给直”598。康熙十三年(1656年)用兵三藩,急需军资,开捐纳职衔之例,两年得银二百万,所捐最多者为知县,达五百人。此后,西安、大同饥馑,修浚永定河,置通州仓,青海用兵,均开过捐例。康雍年间的捐例,捐官的范围为通判、知州、知县、州同、县丞等。乾隆初,停京外捐例,惟许纳赀入监。旋因上下江水灾又开。京官中行人、评事、博士以下,外官中同知、通判以下,均可捐得。贡监可捐同知以至道府,降革留任官员可以捐复。大体上,从未入流捐起,京官可捐至郎中,外官可捐至道员,武职可捐至游击。但均系捐纳职衔,不准选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谕曰:“为治之要,首在用人,而人才究以正途为重。前因军需、河务,支用浩繁,曾暂开捐例,原属一时权宜,不久即行停止。迄今阅二十馀年,而府库充盈,并不因停捐稍形支绌。铨选既无壅滞,人才亦得奋兴。可见捐纳一事,竟当不必举行,不特慎重名器,并以嘉惠士林。我子孙亦应奉以为法。倘复有奏请开捐者,即为言利之臣,更当斥而勿用。惟贡监一途,乃众所愿,弗占正途,不过给予顶带,无碍铨政,亦仿古人纳粟之意,事尚可行。”599但该谕发布不久,又于嘉庆时因白莲教开川楚善后捐例:进士、举贡和非正途候补候选正印人员,可捐京官郎中、员外郎、外官道府等;应补候选小京官佐贰,可捐应升之官;俊秀附生,可捐道府州县。后又定捐纳道府限于曾任知府、同知、州县正印官的加捐,贡监初捐及外任杂职所捐只能授简缺而不能授繁缺。道咸同光之世,捐例旋停旋复,渐至芜滥。京捐之外,各省亦陆续开捐。除正捐外,又可于本班上输赀若干,使班次较优,或铨补较优,称为“花样”,如捐“先用”、“即用”等。清代规定,凡捐纳者,在京分发各部院学习三年,外省试用一年,期满由各堂官和督抚甄别奏留,乃得补官。但到了晚清,无不奏留,甄别仅具形式。光绪时,曾对捐纳官员加以考试,府州厅县官考论,佐贰杂职官考告示判语,而各省考试大都敷衍,间或黜罢数人以应付诏令。
一般汽车行业有个惯例,星期一早上必须开周会。所以一般星期一的早上,大家都会早早地来到公司,准备一下自己的工作总结,以便在会议上能够回答一些忽然的问题。一般十点一到,大家都会去楼上的已经有经理助理预定好的会议室。会议室的设计也比较有意思,正面有一个大大的屏幕,可以投影用。中间有一个长长的玻璃台,玻璃台的高度大概有1.5米,四周也没有凳子,也就是说,大家大概20人只能围着台子,站着开会,不过有的时候站着开会的效率还是挺高的,可能因为是早晨,头脑也比较清醒。开会的第一个议题,一般就是整个部门的行程清单,一般我们都会把自己这周的行程安排填到这个表里,比如哪一天、去什么地方、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从这个表里,大家的行程都一目了然。特别是快到时间节点的时候,往往整个部门全体出动,只留下助理一个人在看大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要随时准备回答经理的问题,比如这家供应商过去有什么问题,现在有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什么时候能够解决,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怎样来协调,等等。经理是个四十出头的男士,走路像风一样,可以连续工作20小时,思维很快,整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对每个供应商都很了解,所以你得随时能够回答他的问题,否则跟不上他的节奏,你就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样对你来说,自然是不好的。行程清单如表20-1所示。表20-1行程清单12345678910111213141516张三李四王二D会上大家就会讨论一些这个礼拜所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都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愉快的新的一周就开始了。
 如何回答客户的问题客户问我们问题并不总是需要答案。 客户可能确实不懂,仅是出于测试我们的能力的原因,或者为提起我们的注意,或者想在他的同事面前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或者想让我们出丑……因而会提出很多问题。但首先要记住,客户问我们问题并不总是需要答案。这些问题中,大部分我们是可以直接给出明确的回答,但是,也会存在一些非常难以回答或者压根没有答案的情况,这种情况大概都遇到过,因此,也总结出了一些应对的方法。我先抛砖引玉:(1)如果是因为自己不懂,最好不要装懂。诚实比华而不实地给客户一大通绕来绕去的解释会给人的感觉好得多。我们可以直接老老实实地说自己在这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们可以回去问了公司里面这一专业的同事之后再给他答复。经验告诉我们,客户大都能感觉到对客户问题的敷衍回答,更会直接导致他们降低对我们的信任度。承认不懂比装懂在多数情况下稳妥得多。(2)很有礼貌地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客户的问题。如果能够让客户觉得你复述的就是他的原意,他对你的满意度会提高,因为他觉得你理解他。如果客户觉得你复述的不是他的原意,他会主动或者你也可以请求他再解释一遍问题,从而为你赢得思考和总结答案的时间或是为与你一起的其他同事争取周全考虑此问题并做出回答的时间。在多数情况下,如果客户认为你能够准确的理解他的问题,就会相当满意,尤其在初期接触的阶段。如果你还能举出以前遇到过类似他们正遇到的问题(并不需要解释),他会与你产生共鸣。(3)很有礼貌地询问客户问这个问题的原因或者他们想知道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客户解释不出来,说明他没有考虑好,你不用回答。如果他能够解释得很清楚,实际上会为我们提供很多解答问题的线索。问清楚原因和他们希望的结果可以保证我们不会答非所问。我们问客户“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对客户一种心理上的震慑,让他们不会随便瞎问一些问题,从而让我们占据心理上的优势。如果他们不愿意解释,因为这类问题往往有“陷阱”,是在引我们上钩。如果你能够把这个“陷阱”给指出来,对获得客户认可会非常有效,觉得你是知己知彼的。(4)很有礼貌地指出客户问得问题是错误的,或者根本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你可以很客气地说:“我们在很多客户那里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问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对……(这些地方说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尤其要与正在谈的项目相关)是理解错误的、不懂的,而且后来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他们走了很多弯路,遭受了很多教训、浪费了很多资金和时间、信誉。经过我们的……服务,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改进之后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动摇一些不合理问题的根基。(5)从反方向来回答客户的问题。客户问你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如果直接回答不容易,你可以从不做这件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来解释。你可以反问客户有没有考虑清楚,接下来可以说明这些问题在没有考虑的情况下会导致他们现在做的项目的失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证明需要做刚才提到的“这件事情”。(6)很有礼貌地指出客户所问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客户提出来的问题你不能回答、他不能回答、别人也无法回答,因为这是个无解的题目,在现实中没人能给出答案。使用上面这些招数的时候一定要足够客气,让别人觉得我们很尊重他们,但同时也是很平等的。让他们觉得我们是有独立见解的、是实话实说的、实实在在的、有功底的、能够理解他们、可以产生共鸣的。
但凡成功的领导者,大多能够容人。人无完人,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有点小脾气,而又有本事脾气又好还相貌端正的人肯定有,但你我都不一定有足够好的运气能将他招致麾下,即便真正碰到了如此完美的人,你准备给他开多高的工资呢?公司2007年因业务急剧扩大需要招聘一名渠道部经理,广告登出后一名在行业内做了很久的业务员大孙打电话毛遂自荐。大孙我认识,很多年前就打过交道,业务能力非常强,在行业里几家大公司都做过,最近赋闲在家。我有些奇怪,一个能力这么强的人怎么在其他公司呆不下去呢?于是我给大孙前几任老板打电话了解情况。原来,大孙脾气比较大,时常和老板顶嘴,常常在老板批评他时一言不合就撂挑子走人了,所以这么多年来很少能够在一个公司待足够长的时间而得到晋升。像大孙这样个性鲜明的人能不能用呢?思前想后我觉得根据大孙的能力还是值得试一试,如果他真的很有本事那么他的缺点只要不是致命的就应该予以容忍。大孙来了后在工资待遇方面并没有提什么过分的要求,只是希望在业务开展方面给他足够大的空间发挥,这要求很正常,我欣然同意。几个月下来,由于人脉广业务熟,大孙发挥非常出色,公司渠道部的销量增加了近50%,同行其他公司都明显感觉到了来自我们公司的压力。半年后,迫于成本的压力厂家对几款产品的出厂价进行了调整,向上升了近10%。由于公司这几款产品库存非常小,经过与各个销售部门进行协商,公司将几款产品的批发价也向上做了相应的调整。此时同行有两家公司这几款产品还有大量库存,所以他们此几款产品的批发价向上调整的幅度不是很大。这一下大孙的批发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因为经销商对于涨价不是很认可。这天,我正在公司看报表,大孙打电话来了,他上来就嚷嚷:“这活没法干了,市场上就咱们公司涨价多,别的公司没涨多少,经销商都骂死我了,你说怎么办吧?”我解释说:“咱们也是被动涨价,进货价涨了,出货价肯定得随着涨。咱们基本没库存,所以现在就得涨,别人库存多,虽然现在涨价少,但用不了多久库存出完了他们只会比咱们价格高不会比咱们价格低。”大孙不知受了什么刺激而情绪激动,根本听不进我的解释,一个劲说没法干了,如果不向下调整价格他就辞职,末了还把电话给挂了。我心想怪不得他在其他公司都干不长,估计对其他上几个老板也是这态度,根本不把老板放在眼里,当时我真想打电话告诉他不干拉倒,辞职我接受。冷静下来后想了想,大孙除了脾气暴躁这个缺点之外,其他方面还是很不错的,业务能力强、为人热情、没有坏心眼、在销售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要是真让他离职对公司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于是等大孙冷静下来回公司下后我又找他谈了一次,我向他深入分析了一下市场,计算了其他几家公司那几款产品的大致库存,让他等几天后再看经销商的反应。至于辞职的事我连提都没提。果然,一星期过后几款产品的市场批发价格普遍上扬,经销商又纷纷找大孙提货了。此次风波过后,一切如常,大孙又恢复到了以前的工作状态,我也当任何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有时候想想当老板也不容易啊,公司里明明有的人自己不喜欢,但是如果他的存在对公司有利,就还是容忍他,想当初唐朝的开国皇帝李世民对魏征的态度也是如此啊。
针对各类商业模式所需的智能化设备,提供生产-销售-运维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化的各种能源电力设备,智能化设备不仅仅存在于电厂、变电站、电网、工厂、建筑中,也在千家万户中广泛使用。未来的能源电力设备的智能化将会是泛化的,无处不在,是能源互联网坚实的物理基础。实现能源电力设备智能化的技术包括传感技术、嵌入式计算软硬件技术、软件定义技术(逻辑可编程技术)、通信及互动接口技术、集成一体化技术等,我们将通过这些智能化技术给能源电力设备装上大脑、布满神经网络,使之能感知、能思考,为我们的高能耗绿色生活服务。华为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是将电站作为面向客户可交付的产品,从电站建设到运维全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将数字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光伏技术进行跨界融合,实现合理优化初始投资、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发电量,增加投资回报率的目的。通过全数字化、让电站更简单、全球化自动营维等创新理念,打造“高效发电、智能营维、安全可靠”的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最终实现电站持有和运营客户的价值最大化。1、虚拟能源币构建者研究支持分布式-并发式交互响应的实时交易,互联网虚拟能源货币认证,互联网虚拟能源货币的定价、流通、交易与结算等关键技术;发改委网站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称,在交易体系方面,逐步建设以能量、辅助服务、新能源配额、虚拟能源货币等为标的物的多元交易体系。其中光伏能源虚拟数字货币(简称光伏币)将会成为能源行业的支付革命。它与普通的虚拟货币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安全性)采用以加密算法为核心的区块链(Blockchain)及分布式总账(DistributedLedger)技术,使素不相识的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建立信任关系,使点对点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二是(匿名性、稀缺性)在发行方面,没有一个中心化的机构(如央行或私营机构)控制和管理光伏币发行,任何参与者都可以获得光伏币,光伏币的发行总量由算法自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光伏币的总量控制在2.6亿枚)。三是(保障性)一般虚拟货币没有任何资产担保,不和任何资产挂钩,在某些人看来是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纯粹数字创造物,而光伏币与传统的虚拟货币区别在于,它拥有着在国家对光伏行业及能源虚拟货币的交易政策指导以及总公司的光伏电站支撑,从而使交易者更有信心及保障的交易。四是(去中心化)在转账支付等交易环节,也不需要借助银行等中间机构,就可以实现点对点直接交易。由于光伏币以加密算法,它在发行和交易过程中不需要任何中心化的权威机构介入,因而光伏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能源虚拟货币。五是(持续收益)它拥有着基于总部的高品质的电站项目,每个项目都会经过层层审核,匠心营造,旨在为受益者带来稳定的持久的电能及分红利润长达20年之久。2、数据服务商2014年年底,德国华人新能源协会的专家们在广东、浙江、四川等省电力公司调研时发现,能源行业各个单位和监管单位手里面有很多的数据,却不知道该如何分析,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数据的占有性并不能保证市场竞争力,只有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并衍生核心价值才可以。传统发电站的信息化程度不足,多数监控数据采集上来了,但缺少与生产管理系统的融合,以及与用户ERP系统的信息共享。这就导致在评估电站时,不能便捷地获取到存量资产的准确信息,以及日常运维的开支情况。数据服务商是在第三方数据平台基础上提供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提供定制化的输出与财务、电站业务运行相关的报表,用于支撑评估和交易。最终通过集控中心的方式,让业主和电站买主清晰的看到每个电站的投资、运营的全球战略地图,才能更好地评估未来,明明白白地交易,同时电站资产的财务透明,也有利于电站资产的抵押和融资,利于业主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
李嘉诚说:“现金流及其使用方式,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标。”但是,投资、融资和并购不仅是经济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法律行为。因此,公司既要防范投融资活动所伴随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及财务风险等经济活动风险,还要积极防范往往会对公司投融资活动带来更严重影响的法律风险。而掌握投融资活动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则是防范投融资活动法律风险的必要措施。《完胜资本:公司投资、并购、融资、私募、上市法律政策应用全书》这本书正是学习和了解中国投融资活动法律政策规定的重要宝典之一。本书贴近实践,兼顾法律实务的复杂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两位作者杨宝春和杨贵勇都是公司律师出身,长期为公司投融资活动提供法律服务。根据他们的经验,面对中国投融资方面纷繁复杂的法律政策规定,如果不是专业从事投融资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要全面而且系统地掌握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政策规定,实非易事。而且,在公司投融资实务中,投融资的形式也千差万别,每种形式均对应不同的法律规定。因此,作者在编选本书时,根据投融资实务中存在的不同形式,比如投资、融资、并购及公开上市等,分类编选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定,以便读者能更快、更系统地学习中国投融资方面的法律政策框架,并能根据不同的投融资形式适用相应的法律政策。本书的第二大特色,在于以相关法条的立法背景为基础,可谓高屋建瓴。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凯恩斯说过:“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甚至立法者的思想,无论对错,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因此,对于任何法律政策的分析,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应该追根溯源,剖析其规定背后的立法者意图和社会发展背景。所谓“鉴往事而后追来者”,只有了解背后的渊源,才能更好地防范以后的风险。因此,为了方便读者查找、阅读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并且明确法条背后的相关立法背景和意图,本书在每个章节的开篇部分,对投融资行为的背景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适用环境进行导读,如此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章节架构及内容的理解。强调法条之间、不同法律之间的联系是本书的另一大特色。以联系的眼光来理解法律法规,更能使我们洞悉法律所规制的公司投融资活动中的风险。为此,本书在具体法律政策的编排呈现上,并没有单纯摘选规定的内容,而且在摘选的条文前后之间充分考虑了它们的相关性。因此,本书不是法律条文的简单摘选,而是根据作者的实务经验,将同一主题分布在不同法律规章之内的规定做了针对性的编排,脉络清晰,使读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本书作者意在授读者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虽然编选了截至出版前中国公司投融资方面具有法律效力的绝大部分法律政策规定,但是鉴于立法部门及政策制订部门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不时甚至频繁调整、修订、颁布相关法律政策,本书的相关规定可能会有滞后之处。但是,这并不妨碍本书为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法务人员、从事投融资活动的专业人士及有兴趣于投融资活动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系统梳理我国投融资法律政策的工具书,并对公司的投融资活动法律风险的防控起到一定的指导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