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从专家到企业管理者,不少人对绩效考核的认识是错误的。在他们看来,管理就是发现员工人性丑陋的一面,而不是发掘员工人性的光辉;考核就是抓坏蛋,而不是树立好的榜样;管理就是监督控制,而不是沟通服务;考核就是想方设法增加员工的罚款,而不是增加他们的奖金……考核的本质是什么?考核的目的何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管理是什么? 我在和提供服务的企业的干部员工探讨管理的本质这个问题时,现场提出以下问题(现场,孩子的妈妈占多数)。问题一:我对我侄儿说:“你看,李鹏又跟人打架了,脸都被人抓破了;王兵偷邻居的钱买可乐,被他爸爸打了;刘平不做作业,被老师请家长。你不要向他们学习。”请问,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大家回答:孩子会学坏!对,他会学坏,我侄儿会想:他们能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做?问题二:我对我侄儿说:“你看,李鹏衣服穿得很干净,大人见了都夸奖他;王兵多乖,昨天捡到十元钱交给老师了,学校给了他一朵大红花;刘平会背三十首唐诗,刚刚参加了市里举办的表演,拿回了一个大奖杯。你看他们多棒!”请问,这会带来什么影响?大家回答:孩子会学好! 因此,有什么样的管理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考核法。管理就是帮助下属做好工作的一系列行为活动。管理就是用人所长,而不是揭人所短。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保证员工的付出都有回报。绩效考核的本质就是按大家认可的评价标准认可员工的付出。有正确的观念才会选择正确的方向,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事情并取得好的结果,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员工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企业就一定能发展得更好、更快,这就是企业良性循环的因果链!“你把员工当牛看,员工就会将自己当人看;你把员工当人看,员工就会为企业做牛做马”。基于正确而又有人性的管理观,绩效考核应该这样做。(1)事先确立大家认可的工作评价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少数人能达到的标准,而是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标准,否则就失去了激励意义。(2)考核要素越简单越直观越好。考核要素一定是大多数员工理解并认可的,既要具有横向可比性,又要具有纵向可比性,计算简单、评价准确即可。(3)员工成为考核的主体。这也与员工是企业财富创造的主体相对应,考核每天进行,每月一次小结。一月一张表格,也仅仅需要一张表格,不能繁琐,繁琐就会浪费时间、增加成本,也让员工反感。如果我们的管理不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不是为了创造对企业更多价值,这样的管理有什么用?如果企业所有的活动没有紧紧扣住创造价值这个主题,那么,企业存在惊人的浪费也就不奇怪了!
近年来关于并购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却少有系统介绍并购尽职调查的实务指引类书籍。幸运的是,作者戈登·宾从过去三十多年帮助企业收购或出售相关资产的并购实务经验中提炼而成的《尽职调查:规划与问题》一书,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尽职调查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技巧、审查的文件及实务中的疑难问题等内容,完美呈现了并购尽职调查的战略性和战术性,并揭开了尽职调查活动的神秘面纱。不同于大多数中文并购书籍对尽职调查的阐述,本书并非沿着尽职调查的定义、作用、种类及原则等内容的陈旧套路展开,而是摒弃了教科书式的编排方式,以系统的方法详细剖析了整个尽职调查活动的实施,包括哪些是你需要调查的内容、如何确定你所需要调查的信息及如何有效获取和高效利用得到这些海量的尽职调查材料并通过相关的分析手段得出或发现尽职调查标的结论或风险等,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当打算购买或者投资一家企业时如何一步一步地调查该企业。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介绍企业并购中尽职调查环节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一本立足实务、力求为并购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尽职调查实战指导的案头手册。纵观本书,作者以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并购交易中尽职调查的复杂原理。此外,本书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色。第一,几乎涵盖了任何一项尽职调查活动中可能需要调查的各种事项。尽职调查的每一项内容都会对整个并购项目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成功与失败。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本书在前几章向读者介绍尽职调查的基本信息后,随后分为四十多个专章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一个典型目标企业可能需要核查的各种事项,包括所有权、管理、营销、会计、产品服务、文化等内容。这样一来,收购方可以在作者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调整他们的问题资料清单及审查的文件清单,以保证这些尽职调查工具更适合特定的并购交易情形。第二,以问题为导向详尽地列举了尽职调查材料审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作者通过提问的形式为收购方指出了许多目标公司潜在的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为从事尽职调查活动的专业人士提供了现成的参考,从实务中的问题出发,使读者在书本的描述和其手头并购交易的现实情况间不断穿梭,直至问题的解决。第三,本书还强调了一些常见的导致尽职调查不成功或者达不到目的的因素,特别是并购交易决策者的因素,如傲慢、过于相信目标公司的说法等,使得读者对这些问题时刻保持警惕。同时,只有详尽的、战略与战术并行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尽职调查才能全面了解并购标的的价值与风险,也才能够快速抓住机会帮助企业获得交易的成功。当然,本书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在内容上没有介绍一些尽职调查重要法律文书的撰写技巧,在形式上缺乏一些实务案例和数据来帮助理解书中所阐述的原理。总体而言,无论您是经验丰富还是初出茅庐的决策者或者参与尽职调查活动的顾问,您都会从《尽职调查:规划与问题》关于尽职调查的深刻洞察及见解中获益匪浅。正如英国汇丰银行的业务发展总监贝斯伯勒伯爵所说的,“这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尽职调查宝典”。
中国农资产品生产流通是“原料供应商—生产厂家—一批经销商(—二批经销商)——零售商—农民”,生产与流通链条非常长,比如,制剂产品众多企业低于35%的毛利就不生产,从生产厂家到零售商环节,层层加价,结果农民把产品拿到手时,白菜成为肉价。每个环节有每个环节的价值,大家都要吃饭,经销商要规模利润,零售商要单件利润。过去没有互联网技术还真得是这样,但是,今天有了互联网,农一网正是看到农资产品传统分销渠道过长这一弊端,第一时间借力互联网实现电商网上销售,直接面对一定规模以上的种植户、农场主和零售商销售产品,完全可以压缩通路、减少渠道层级,自然就不存在“雁过拔毛”。购买农资产品不到实体店也能买到,再也不用开车跑几十里地,打开电脑、打开IPAD、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下单,十分方便,未来可以24(小时)×7(天)服务。农一网的草甘膦一吨卖一万多元,不是农一网人笨到不知道赚钱,主要是没有了层层加价,价格就这么多,优质优价的优势十分明显。农一网的电商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网上平台+县域工作站+签约代购员+终端或种植户购买”。网上平台做销售;县域工作站主要职能是仓储、物流配送及技术服务,全国2800多个县,现已经完成800家工作站的建设。网上销售平台是窗口,县域工作站是农一网的桥梁,代购是农一网的基石,零售商是最好的签约代购,新农人、种植户、农场主都是签约代购的好人选,“领地独享,圈地为王”的提出更是保障了县域工作站和签约代购的地盘,也保障了利益。在农一网的模式中,网站、工作站、代购员的职能做了清晰的分工。在传统流通渠道中,经销商、零售商更多是贸易销售功能,利润来源是产品价差,饥一顿饱一顿,既有暴利产品也有亏本产品,而农一网的工作站、代购员的利润是佣金,盈利来源完全不一样,佣金透明、稳定、有保障。图2-1农一网的代购员为什么六大国际巨头纷纷封杀电商?为什么到今天为止,大家对农资互联网、电商的质疑不绝?特别是否定大于肯定,因为农一网、田田圈带来的是2600年来中国农资行业销售与流通结构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销售与流通的结构变了,利益分配也随之改变了。大家都深知:变革的核心就是利益的再分配。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会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
在我们的现实中有很多公共资源,不是个人的,是国人的共同认知和客观存在的东西,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共有资源。例如历史资源、名人资源、文化资源、地理资源、数学资源、科技资源、环境资源等等。做营销策划和推广,要学会借力公用资源,为己所用,为产品和品牌赋能,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少花钱办大事。真功夫快餐,双借力的成功者真功夫中式快餐,上市企业,也是国内快餐里面值得称赞的本土品牌,可以与肯德基、麦当劳相互竞争的中式快餐。纵观真功夫的发展,从品牌名称的策划、到品牌形象logo设计、营销的推广,都是很好的采取了借力手段,实现了更快、更好、更准的营销目的。李小龙,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在中国说起李小龙,可以说无人不晓,在世界上,也是如雷贯耳。李小龙让中国功夫走向了世界,让功夫的英文“KungFu”编入英文词典,李小龙和功夫是划等号的。真功夫的品牌形象logo很像李小龙,这样,真功夫=李小龙的认知就非常简单,首先实现了品牌名字和品牌logo的借势营销。真功夫的饭菜几乎都是采取了蒸的工艺,广告语:营养还是蒸的好!虽然后来真功夫遭到了李小龙后人的起诉,要求几个多亿的赔偿,至今还在拉锯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无论怎样,真功夫品牌的名字是成功的,并没有直接写李小龙,只是让大家感觉到“真功夫=李小龙”,真功夫的logo形象与李小龙的头像很相似,但也不是直接应用李小龙照片,无论是名字还是logo,都接力营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乌江榨菜,借力中国剪纸文化、国粹京剧文化中国榨菜第一品牌乌江榨菜,包装运用了中国的国粹京剧,表现手法是中国传统剪纸,一个大大的京剧脸谱凸显在包装上面,特别醒目,也帮助乌江榨菜塑造了品牌形象。为什么会用京剧脸谱?因为乌江榨菜的品牌定位是“中国好味道”,什么能代表中国好味道?很多人会联想到美食、小吃,但那是个体的好味道,不能代表中国好味道。中国的京剧是国粹文化,可以代表中国,好味道说的是乌江榨菜,带给消费者美好的味道。京剧脸谱是属于中国的,也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老少皆知,属于公共资源。中国剪纸文化也是人人皆知,不需要教育引导,每个中国人看到剪纸都认知。用中国的剪纸表现中国国粹京剧脸谱,借用这两个中国的公用资源为自己所用,表达乌江榨菜“中国好味道”。乌江榨菜的脸谱包装在终端的陈列特别“亮眼”,相对同类竞品,具有独特的视觉符号,也是乌江品牌的一个亮点,成为乌江自己的个性符号。乌江摘菜品牌策划设计给我们很多启发,包装的设计不一定就是单纯利用产品去设计,还可以利用品牌定位的文化概念去设计,真正塑造自己的品牌符号。乌江榨菜属于借力中国文化公共认知资源,为自己的品牌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现了国粹脸谱为乌江中国好味道代言的作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论什么企业,在包装设计、事件营销、品牌广告、产品设计、广告创意等方面,要学会借力中国传统文化,一是减少消费者认知成本,二是可以节省营销费用,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张飞牛肉借用京剧脸谱,塑造品牌超级符号四川张飞牛肉非常出名,张飞牛肉产于四川省阆中市,是具有浓厚的四川风味的特产。张飞牛肉表面为棕红色,切开后肉质纹丝紧密,不干、不燥、不软、不硬,食之咸淡适口,宴席配餐,伴酒佐餐均宜。张飞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已有二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上曾被评为“上等食品”,自此声誉更佳。亦曾在40年代获得成都工业协会优质产品银奖,名扬川内外。因其外观特征为“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故称“张飞牛肉”。张飞牛肉是四川的特产,张飞品牌的张飞牛肉如今做的较好,不仅注册了张飞品牌,况且包装采用了京剧张飞脸谱的形象,一看就是张飞,从名字到包装,都是张飞。张飞的京剧脸谱是公用资源,京剧脸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张飞的形象让消费者早已深入人心,利用张飞名字和张飞形象做品牌符号,实现了品牌即品类的代表。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最大的IP中国四大名著里面,《西游记》是最多被拍成电视剧、电影播放的IP,尤其是到了假期期间,很多电视台都播放《西游记》,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关于西游记的电影也是层出不穷,每年几乎都有关于西游记的贺岁片,票房都还不错。西游记影视作品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就是影响力大,认知度高,拥有中国文化IP的顶级流量,围绕西游记去创作,相对容易成功。在食品领域、饮品领域,很多企业从品牌名称策划就借力西游记,然后到包装的设计,IP形象的塑造,都是围绕西游记来开展。我曾经策划过两个产品,一个是定位儿童饮品的“C添大圣”,谐音齐天大圣,包装原创了一个孙悟空的形象,赢得儿童消费者的喜爱。另一个是定位年轻人的休闲食品“C悠记”,谐音西游记,产品定位维生素C果蔬片,包装画了一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的搞笑形象,目的是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有点“戏说西游记”的感觉,产品在便利店渠道上市后,俘虏了年轻人的心智。国内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一些旅游景区、美食街、公园门口等,经常有人扮演孙悟空,让游客合影赚钱,生意还不错,尤其是小孩子非常可以和“孙悟空”合影,这就反映出,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是最大的IP。《西游记》作为知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拥有较高的认知口碑,我们做品牌策划、营销推广、创意设计时,要学会利用《西游记》的文化。借力公用资源的三大原则公用资源既然是公用的,大家都可以用,没有属于那个人的知识产权,否则就不是公用资源。在利用相同的公用资源时,同行业之间难免撞车,还有可能会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混淆,形不成自己的品牌认知。更多的原因是没有利用巧妙,品牌和公园资源的结合缺少“个性”,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公共资源的使用一般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要熟知;第二个原则是要巧妙;第三个原则是要震撼。第一个原则是熟知。利用消费者熟知的资源,减少传播成本,嫁接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事半功倍。实现不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果借用的资源消费者不熟知,推向市场,消费者没有共鸣,起不到借势的目的。第二个原则是巧妙。中国的公用文化资源包括很多方面,历史人物、历史建筑、名人故里、文学作品、传统节日、传统服装等等,使用时不能玷污、不能乱搞,更不能违反相关法律法则,学会在法规内巧妙结合。借势的巧妙关键之处在于借用的势能和品牌定位非常吻合,两者叠加让消费者感知到“同频”,决不能是生硬的套搬。第三个原则是震撼。2022年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火边全球,成为世界炙手可热的第二大IP。冰墩墩采用了国宝熊猫与外壳冰晶的结合,让中国和世界的人们看到后都知道这是中国的,憨厚、可爱,让人看后过不不忘,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冰墩墩为啥这么火?国宝熊猫无人不晓,让大家超喜欢。加上独特的设计,表现出来的冰墩墩让大家惊艳和爱慕。公用资源的使用结果就是追求“震撼”,这种震撼性首先是选择的元素要非常熟知,然后是结合的天衣无缝,最终视觉呈现结果就是完美震撼。付邦安策划的猩猩暴走电解质水在2024年成都糖酒会出圈了,我们借势黑色大猩猩的形象做招商举牌,30个人同时举起“大猩猩”,吸引了众多参展商的注意,大家拿起手机拍照发圈,上面还有企业的招商电话、二维码,达到了猩猩暴走产品宣传的作用。震撼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事件营销、包装色彩、设计元素、广告视频、人物造型、配音歌曲等等,无论是那种形式,落地出来要的结果是“震撼”。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生产设备、物料品质、员工请假等异常内容,面对着这些异常,班组长必须要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反思与总结是不同的,反思是针对问题点,如何持续改善问题,总结是有收获有不足。在第一篇里面说明了班组长的标准作业内容,标准作业明确了班组长每天必须做的事情,但是并没有明确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班组长的反思能力强调的是班组长需要明确每天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并且将他彻底的完成。当班组长没有按时完成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时,班组长需要反思没有完成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能够及时的进行改进。表2-1-1班组长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精益班组长经常反思自己班组的指标问题,为什么今天的目标没有达成?为什么今天会出现这么多的品质问题?为什么人员离职率这么高?首先,班组长要“以铜为鉴”去“正衣冠”。“以铜为鉴”就是要自己观照自己,“正衣冠”就是要纠正自己灵魂的“衣冠”—言行,也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如何才能做到这点?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静”。班组长要充分的利用“静”的机会,比如早上10点的时候,比如下午15:00的时候,比如晚上下班结束的半个小时,班组长的标准作业表里面不应该100%的将所有的时间都进行标准化,而也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班组长进行思考。其次,班组长要“以古为鉴”去探究成败的原因。所为“古”,是指过去。相对而言,一切事物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成为过去。比如我现在所说的东西,一说出来就意味着成为过去。所谓话一说出便难以收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做出的产品,开过在会,大千世界,哪一样东西既已存在,就是过去,都可作“古”。班组长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反思上午的效率为什么那么低?前一个小时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不良?最后,班组长要“以人为鉴”而“明得失”。人,最难认识的莫过于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难能可贵。怎样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作比较。“不怕不识货,最怕货比货”,与别人一比,便知自己是优是劣了。比较得越多,对自己的认识就越丰满。班组长再和别人进行对比的时候,其实对比的是班组的指标,首先需要和目标与标准进行对比,对比实际产能和目标产能的差距,对比实际良率和目标良率的差距,对比这个月异常时间和上个月异常时间的差距。班组长不应该不把问题当问题,当班组长面对出现的问题不以为然的时候,往往是班组长缺乏对问题的反思能力。如果一个班组长能够每天进行反思,班组长一定会成长很快。反思一定是在事后进行反思吗?其实不然,反思可以分阶段、分小时的进行反思。比如班组长今天的工作8小时的目标是800个产品,那么每个小时的目标应该是100个产品,当上班8:00-9:00的时候,生产的产品数量为80个的时候,班组长就需要反思为什么这一个小时的产能这么低,需要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做什么对策来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所以说反思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很多人是在事后进行回顾,反思不仅指事后回顾,还指的是在行动中反思。如何在行动中进行反思呢?关键在于班组长要随时问自己正在完成什么目标,正在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再问问题当前解决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这么做?接下来怎么做会更好,这是反思的关键内容。比如班组长在制作产品的时候,生产数量为80个每小时,班组长仔细分析了加工过程中的瓶颈工序,对瓶颈工序进行了改善,在下一个小时,当班组产能提升为95个的时候,说明班组长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反思。如果班组长下班后进行反思,那么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已经没有办法进行改变。所以说,反思的刻度要小,而且要时刻关注班组产能的变化。
金娃食品是双剑创立以后承接的第一个果冻策划项目,在此之前,我个人也对果冻这个行业不够重视,不觉得这个市场有多大,通过策划魅力食族果冻,我才发现,果冻市场的潜力其实很大,像金娃食品原来那样的市场运作,几乎不用多大的努力,每年也能带来1个多亿的自然销量。在策划魅力食族品牌过程中,我们也走了一些弯路。例如,我们在调查后就立刻感悟,必须要让消费者知道食用果冻的很多好处,同时也想创造第一个果冻行业的质量类别区隔概念。但很可惜,一开始我们创造的几个概念,例如“鲜维多”,虽然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但总是觉得有哪里不对劲,不光在商标注册上有难度,而且,在字面意思的认知上,也没有太多直接的区隔联想,反而会让人联想到鲜橙多。过了一个多月,我们才再次通过头脑风暴会,创造了“纯植萃”三个字,虽然看上去没那么复杂,但对我们来说,确实找得好辛苦。与金娃食品合作当初确实也有压力,原因是金娃食品曾经与国内多家专业策划机构有过深度合作,那几家策划同行的品牌实力和知名度都要比双剑强大,而双剑的颠覆性创新策划手法,会不会让金娃食品接受,我一开始心里也没底。因为有过相关公司合作在先,有些企业就会先入为主地把我们想象成同类,会以其他公司的做法为榜样,这样我们的新观点有可能不被接受。好在这些都是多余的顾虑,因为事实证明,金娃食品的管理层都有很强烈的创新需求,也很能接受新鲜事物,这让我们更大胆地在策略上进行创新。这个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营销策划方案的全方位执行中,虽然从策略角度来说,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妥的,但PPT上的方案毕竟不能代替最终的执行效果。从方案到执行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尤其是,这个过程已经不是仅靠双剑一方就能驾驭或者完成的,需要金娃食品和双剑团队共同紧密的配合,组成统一的执行团队,不折不扣地将各项策略一一执行到位,我们才能看到策略在市场上的全部积极反应,不然,再优秀的策划方案,也不过是一张废纸。读者诸君将在不久的将来,在市场上看到魅力食族的产品,真正领略魅力食族的品牌魅力,希望不至于让大家失望。【策划感悟】大家在案例中所看到的所有营销策略都已经被金娃食品全部接受,在写本案例的时候,双剑的项目团队和金娃的营销团队正在紧密锣鼓地执行这个方案,主要表现在招商前的一些策略准备,包括模特的选择与拍摄、宣传物料的设计与制作,以及招商手册、招商广告的文案撰写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双剑为了第一时间给大家奉献自己的策略精华,所以,将刚出笼的新策划案例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请广大营销爱好者与我们一起关注魅力食族品牌在市场上的各种表现,同时也希望大家能站在自己的立场给我们提供各种宝贵建议,毕竟,这是一个正在运作中的策划案例。参与本项目的策划人员:沈坤、万宏坤、邱玲燕、简锦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