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组织的派生因为销售渠道的迥异,因而派生出日化销售部。介于企业形象与品牌宣传统一性,大市场部是必然的,可以单设下辖日化市场推广部,相对应,财务、行政亦然。药企跨界日化的先行者,大多是脑子发热瞎掺和一阵搞得进退为难,极少数幸运者喝到了第一杯羹,好事者便命之为“××营销模式”,其实不过是先行者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仿我者死!”一位丹青妙手弥留之际送给徒弟徒孙们的千古一训。(一)云南白药牙膏——勇敢者的游戏“去渍、防蛀、盐白、清新口气、果味、蜂胶透明”是品牌牙膏主流概念;牙膏的心理价位是单支不超过15元,更多的品牌在3元至8元区间厮杀;除了黑人品牌外,其他都是主做流通分销渠道;洋品牌高露洁、佳洁士角力广告投放,冷酸灵、蓝天六必治、田七死拼价格。云南白药进入牙膏领域时就是这个情况。所谓的牙膏高端、中高端、中端、中低端、低端分别由不同的品牌把守,合围成铜墙铁壁,新品牌想挤进去,连缝隙都找不着。进入别人的圈子,那就要遵守别人的游戏规则,别人说了算!看似比较平稳,无疑结局是被慢慢折磨致死。“有效防止牙龈出血、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萎缩、牙周炎、口腔异味”云南白药果断出牌了,将所有的对手逼向一侧,以产品功效功能直接间隔竞争品牌,先打品类——非传统牙膏,再树品牌——含有国家保密配方。我的地盘我做主,能解决这么多问题的只有我,这么好的东西,卖不到20元钱,简直对不起群众!在渠道选择上,先利用了身为药企的药店渠道,起了强烈的提示与告知作用,然后迂回进入终端大卖场渠道,产品好、价钱高,怎么办?就派专职的促销人员在大卖场一对一进行消费者推荐,直接把顾客引到云南白药牙膏专柜前,说服达成购买意向。竞品干着急,没办法,无他,除了黑人之外只有云南白药牙膏“高品质、高价位、高利润”,才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养专职促销员。在宣传推广上,前期重点在报媒投入,进行“恐吓式科普教育”,培育引导市场;另一手段是不惜成本投入试用装,让消费者快速形成第一次亲密接触,进行体验式营销,进而导入口碑宣传。在获得一定认知度与二次消费后,启动影视传媒,顺理成章进行硬广告宣传。(二)仁和妇炎洁:大干特干的打劫者对于洗液,仁和妇炎洁进来的时候,恩威洁尔阴作为药品在药店渠道,花安适在商超渠道运作了好多年,已经由贵妇专用普及到寻常女性,消费者教育功课已经做足。妇炎洁选择进入时机就是市场爆发的前夜,或许当时仁和药业也不明晰。恩威洁尔阴批号是药品政策规定只能在药店销售,花安适则倚重终端渠道,作为占主流的流通分销渠道基本上被疏漏,妇炎洁没有客气,更没有在其擅长的药店渠道更多停留,直接引爆了大流通渠道,同拉芳洗发水、蜂花护发素、大宝SOD蜜一起分销到县城与乡镇的零售网点。仁和利用集团整体购买的广告段,分割给妇炎洁一块,与旗下可立克、优卡丹等众多医药明星品牌一起上阵,舍弃品类,直接打品牌,直抒胸臆——洗液就是妇炎洁,表达出来“洗洗更健康”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在操作手段上,采用了洗发水已经用滥的招数“明星+吆喝”在各大卫视重磅广告轰炸,先后邀请洋名模特,付笛声、任静夫妇,林心如等代言,“洗洗更健康”胜利了。仁和药业犹如聪明的投机者,不费周折长驱直切入到日化,妇炎洁在洗液品类大干特干,打劫式地侵占了市场。仁和药业继而又启动了闪亮滴眼夜、牙洁素系列等日化品类,达到了日化与药品齐飞的壮举。至于恩威洁尔阴直到2009年也启动了日化装,却也由洗液市场领袖沦为跟随者罢了。 (三)滇虹润芙——防干裂护肤品标准的缔造者在滇虹药业众多的OTC产品中,一个叫“尿素维E”的品类很不起眼,经过技术改造后,品牌为滇虹润芙在日化渠道横的杀将出来。其时2006年,隆力奇蛇油膏袋装大行其道,零售价1元钱,卖得很火,拉芳缤纯袋霜等同类产品基本上都是以此为标准推广袋霜。润芙如何定价?跟随隆力奇不是不可以,而且尚有非常大的利润空间。但是看似四平八稳的无风险跟进与模仿策略,往往是品牌自杀的最起效的手段。隆力奇打的是蛇油概念,仅仅起普通的保湿滋润的效果;润芙推的是滇山茶花精油概念,况且防皴裂效果立竿见影。从产品力讲,润芙是功效明显的新品类。由此,润芙——日化防干裂第一品牌呼之欲出。从防晒霜防晒指数(SPF)得到启示,根据皮肤干裂程度,应当使用不同的产品,皮肤干裂指数(DCF)滇虹企业标准出炉。定价的难题就迎刃而解,自信润芙的功效,以及考虑引导消费升级,DCF+轻度定价2.5元,足足翻了隆力奇袋霜定价的2倍半。这就是一类企业做标准的案例,由于没有可比性,价格当然是自己说了算。市场也给予了热烈的回报,由于产品的特性,中老年顾客成为润芙的铁杆拥趸,在销售上价格更高的DCF++中度最受消费者欢迎,这也是企业始料未及的结果,包括名臣高新高效袋霜跟将过来,从包装到设计简直就是模仿秀,被竞品跟随模仿,虽然不很开心,却也印证了对手对自己的认可与臣服。云南白药牙膏、仁和妇炎洁、滇红润芙突出重围独辟蹊径扬名立万之道有哪些共同的营销原则呢?药企的日化与药品营销,以及同普通日化企业有哪些不同的脸谱呢?(1)权威的药企品牌背书,给消费者的感觉是,药厂出的,起码品质不容置疑。(2)有取舍地占有药企独特资源,如云南白药宣称的国家保密配方,妇炎洁分享仁和集团的广告资源,润芙则直接由滇虹药品“尿素维E”技术改造生成。这是日化企业望尘莫及的优势。(3)做新标准的制订者、做品类的打造着,做渠道差异化的侵入者,坚决不跟日化企业进行价格战,只做自己可以定规矩的事情。(4)做窄路更宽,做宽路更窄。找好切入日化的突破点,成熟一个品类,成功一个品牌,再瞄准下一个,走进下一步。(5)更多时候必须忘记自己是药企。“是药三分毒”魔咒式习惯性思维始终挥散不去,对于药企的日化,最大的优势往往就是最大的劣势。狼狗不是狼,狼狗是狗,狼狗不是普通的狗,而是独一无二凶猛的狗。药企跨界日化不能沿用做药的思维,更不能做成普通的日化。要走第三条生存之道,也是杂交的力量。
有一次,我与一个大国企的领导聊天,我问,你们在选拔干部时注重什么?他想了想说是态度。然后解释了一句,因为能参与到这个层面上选拔的,业绩都已经是被证明过的,差异就是态度。那时候,我正在为“三有人才”的第三有找一个更合适的词。我觉得态度这个词还挺准确。态度一词的定义是斯宾塞和贝因(1862年)提出,认为态度是一种先有主见,是把判断和思考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观念和倾向,即心理准备。其实中国人对态度向来很重视。在人才观上,中国古代主张“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这个贤代表贤能,则是有贤有能,这个贤翻译出来就是道德,道德自己不会说话,反映到人身上就是一种态度。对事物的看法、如何处理事情的一贯的态度,可以反应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如果认为8小时之外的时间是员工神圣不可侵犯的时间,那么对于公司要求加班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否定的,或者是被动应对的。如果认为给多少钱、干多少事,那么对于安排下来的任务,态度上就会斤斤计较;或者只要条件不足,就不积极主动。所以,用态度来评价员工,不是没有道理的。我接着问,你认为这种评价有作用吗?那个大领导想了想说,有没有作用我不太清楚,但是我们这里,公司遇到一项紧急的工作,安排给谁,大家都会立刻行动,没有什么怨言,更别说要跟组织讲条件、要待遇。而是无条件地先干了再说。这个氛围的确很不错。所以,我建议在选拔关键人才时,看完了业绩,测评了素质,态度评价不可忽略。因为所有的长久来自一致的价值观。
3.1交期管理与运营模式分析(MTO、MTO+、ATO、MTS对比)核心逻辑:交期管理的本质是“平衡客户要货周期与供应链总周期(采购+生产+物流周期)”,需在满足客户交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控制库存成本,四种运营模式的选择需结合行业特性、产品特性、客户需求综合判断,无绝对“最优模式”,只有“最适配模式”。模式对比与适用场景:运营模式核心逻辑优势劣势适用场景MTO(按订单生产)接到订单后再采购原材料、生产半成品/成品,无提前备货库存风险极低(接近零库存),资金占用少交期最长(需覆盖全供应链周期),对供应链响应速度要求高大型专用设备(如核电站设备、大型船舶)、定制化程度极高的产品(如专属模具)MTO+(按订单生产+提前备原材料)根据预测提前储备关键原材料,接到订单后生产加工缩短交期(节省采购周期),原材料库存可适配多种产品,风险较低需承担原材料库存成本,若预测偏差可能导致原材料积压原材料采购周期长(如进口芯片)、产品型号较多但核心原材料通用的行业(如电子设备)ATO(按订单组装)提前生产公用半成品,接到订单后完成成品组装交期较短(仅需组装周期),半成品通用性强,库存风险可控需承担半成品库存成本,半成品设计需具备通用性,对研发要求高多型号、模块化产品(如华为交换机、家电产品),兼顾定制化与交付效率MTS(按库存生产)提前生产成品备货,客户下单后直接发货交期最短(仅需物流周期),客户响应速度最快成品库存风险高(若市场需求变化易滞销),资金占用多快消品(如矿泉水、食品)、标准化产品(如普通文具、通用零部件),市场需求稳定且周转快选择逻辑案例:华为早期采用MTO模式,因产品型号增多、客户交期要求缩短,逐步切换为ATO模式——通过研发设计通用半成品(如交换机公用主板),提前生产备货,接到订单后仅需1-2天完成组装,既满足客户“7天内交付”的需求,又将成品库存风险转化为半成品库存(可适配多种型号),库存周转率提升30%以上;希音作为服装跨境电商,采用“MTO+小批量MTS”混合模式,基础款服装提前小批量备货(MTS),满足突发订单需求,新款服装按订单生产(MTO+),通过快速响应面料采购、柔性生产,实现“小单快返”,平衡交期与库存。3.2协作逻辑中的任务依赖类型(顺序型、共享型、往复依赖型)核心原则:任务依赖类型决定协作方式,需先明确任务属性,再设计组织架构与协作流程,避免“用职能制管理往复型任务”导致效率低下。类型解析与协作案例:顺序型依赖:任务按固定顺序开展,前一环节完成后,后一环节才能启动,部门边界清晰,协作核心是“交接标准明确”。例如供应链中的“采购下单→供应商发货→物流运输→仓库收货→质量检验”流程,采购部门完成下单后,将订单信息同步至物流部门,物流部门根据订单安排运输,仓库收到货物后通知质量部门检验,每个环节仅需按标准交接,无需反复沟通。华为通过ERP系统实现顺序型任务自动化流转,采购订单下达后,系统自动同步至供应商协同平台、物流系统、仓库系统,各部门实时获取信息,减少人工沟通成本。共享型依赖:存在“中台”资源或服务,多个部门按统一标准使用,协作核心是“中台服务标准化、响应时效明确”。例如公司的“共享物流资源池”(统一签约物流供应商),采购部门进口原材料、销售部门发运成品,均需通过该资源池安排运输,物流中台需明确运输价格(如国内陆运每吨/公里单价)、时效(如跨省运输3天内到达)、服务范围(如是否覆盖偏远地区),各部门按标准提交运输需求,中台统一调度。华为全球物流中台整合了20+家国际物流供应商,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与应急方案,确保各业务部门的物流需求高效响应。往复依赖型:任务需多部门反复沟通、协同调整,无固定顺序,协作核心是“打破部门边界,建立动态协同机制”。例如S&OP(销售与运营计划)流程,销售部门提交需求预测后,生产部门反馈产能不足,需销售调整预测;研发部门同步新产品上市计划,需生产部门预留产能,销售部门调整订单承接节奏,多部门需通过多轮会议反复协商,最终达成供需平衡。华为成立跨部门S&OP协调小组,每月召开预备会梳理分歧、正式会确定计划、会后跟踪执行,同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共享需求、产能、库存数据,减少反复沟通成本;全球大型项目交付(如海外通信设备安装)也属于往复型任务,华为成立专门的项目履约团队,成员包括采购(负责本地配件采购)、物流(负责国际运输)、技术支持(负责现场安装),通过项目组模式实现多部门动态协同,避免职能制下的“各自为政”。3.3华为供应链与采购案例深度解读3.3.1华为供应链整体架构:“职能+矩阵”混合模式职能部门基础:设置采购部、制造部、物流部、订单管理部、计划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供应链常规业务(如采购执行、生产加工、物流运输),通过标准化流程与IT系统(如ERP、SAP)实现高效运转,保障基础交付能力。矩阵式补充:针对往复型任务(S&OP、全球项目交付),建立跨部门虚拟团队或项目组,打破职能边界——S&OP协调小组由供应链负责人牵头,销售、研发、财务部门派代表参与,每月协同制定供需计划;全球项目履约团队由项目负责人统筹,成员来自采购、物流、生产、技术支持等部门,归项目负责人与原职能部门双重管理,既保证专业能力(成员来自职能部门),又确保项目目标优先(项目负责人统一调度)。核心优势:兼顾职能制的“专业高效”与矩阵式的“灵活协同”,基础业务通过职能部门稳定运转,复杂任务通过矩阵团队快速响应,支撑华为全球业务的大规模交付(如同时为170+国家提供通信设备)。3.3.2华为采购模块:“战略采购+执行采购”分工体系战略采购(专家团模式):按品类划分40+个专家团(如IC专家团、结构件专家团),每个专家团由专职成员(采购商务、采购技术工程师)与跨部门代表(研发、财务)组成,负责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商寻源与认证:通过行业调研、展会交流等方式挖掘优质供应商,按“RFI筛选→样品测试→现场考察→综合评审”四步流程完成认证,如IC专家团会深入考察芯片供应商的晶圆制造工艺、研发投入、产能规划,确保供应商具备长期供货能力;供应商分级与合作:将供应商分为战略合作伙伴、核心供应商、合格供应商三级,战略合作伙伴(如某核心芯片厂商)需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投入研发(如联合开发适配华为产品的芯片),共享市场信息;核心供应商则通过“份额倾斜”(如某类结构件70%份额分配给核心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供应商绩效评估与发展:每季度从质量(合格率)、交付(及时率)、成本(价格竞争力)、服务(响应速度)四个维度评估供应商,对绩效优秀的供应商增加份额,对绩效不达标者要求制定改进计划,如某连接器供应商质量合格率下降至92%,专家团会联合质量部门入驻其工厂,协助优化生产流程。执行采购(高效落地):负责采购交易的具体执行,基于战略采购确定的供应商与协议,开展日常工作:订单管理:根据计划部门的生产需求,在ERP系统中下达采购订单,明确采购品类、数量、交付时间,同时将订单信息同步至供应商协同平台,方便供应商实时查看与响应;交付跟进:通过物流跟踪系统监控货物运输状态,若出现延迟(如原材料在途受阻),及时与供应商、物流商沟通,协调加急运输或调整生产计划;结算配合:收到供应商发票后,核对订单、入库单、发票信息一致性,确认无误后提交财务部门付款,确保按协议约定的付款周期履约,维护供应商关系。核心差异:与传统采购“一人全包”(从寻源到下单)不同,华为采购通过“战略+执行”分工,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战略采购聚焦长期供应商管理与价值创造,执行采购聚焦短期交易效率,既保证供应商质量,又提升订单处理速度,采购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20%-30%。3.3.3华为供应链交付逻辑:ATO模式的实践落地核心设计:基于“公用半成品+订单组装”的逻辑,将产品拆解为“公用模块”与“定制模块”,公用模块(如交换机的主板、电源模块)提前生产备货,定制模块(如不同接口的连接线、专属软件)按订单需求生产,接到订单后仅需完成“公用模块+定制模块”的组装,大幅缩短交付周期。具体操作:需求预测与半成品备货:计划部门结合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如5G建设高峰期需求增长),预测各公用模块的需求总量,下达生产计划至制造部门,制造部门按计划生产公用模块,建立安全库存(如主板库存满足15天生产需求);订单评审与组装安排:订单管理部接到客户订单后,快速评审公用模块库存是否充足、定制模块生产周期是否可控,若满足要求,立即下达组装计划至组装车间;快速组装与交付:组装车间按订单要求,将公用模块与定制模块组装为成品,质量部门同步完成检验,合格后交由物流部门发货,从订单接收至发货的周期控制在3-7天,远快于传统MTO模式的15-20天。优势体现:在满足客户快速交付需求的同时,降低库存风险——公用模块可适配多种成品型号(如某主板可用于3种不同型号的交换机),即使某类成品订单减少,公用模块仍可用于其他型号生产,避免成品库存积压;据华为公开数据,采用ATO模式后,成品库存周转率提升40%,订单交付及时率稳定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