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阐微:节制资本是中国古典经济思想一贯的主张。《管子·权修第三》认为,市场上店铺不成行列,是百姓富裕自足的标志,上面说:“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显然作者反对过度商业化,主张农民回归本业。本计的目的与《管子·轻重乙第八十一》“城藏之谋”一样,都是为减少商人利润,实现百姓均平。《管子·轻重乙第八十一》中有“吾欲杀正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本节中则称“寡人欲杀商贾之民以益四郊之民”。抗庄之谋用发展娱乐业的办法实现百姓均平,真可谓“缪术”原文:桓公曰:“四郊之民贫,商贾之民富,寡人欲杀商贾之民以益四郊之民,为之奈何?”管子对曰:“请以令决瓁洛之水,通之抗庄之间。”桓公曰:“诺。”行令未能一岁,而郊之民廓然益富,商贸之民廓然益贫。桓公召管子而问曰:“此其故何也?”管子对曰:“瓁洛之水通之抗庄之间,则屠酤之汁肥流水,则蚊母巨雄、翡燕小鸟皆归之,宜昏饮,此水上之乐也。贾人蓄物而卖为雠,买为取,市未央毕,而委舍其守列,投蟁母巨雄。新冠五尺请挟弹怀丸游水上,弹翡燕小鸟,被于暮。故贱卖而贵买,四郊之民卖贱,何为不富哉?商贾之人,何为不贫乎?”桓公曰:“善。”译文:桓公说:“农民穷,商人富,我想削减商人财利以增补农民,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请下令疏通洼地积水,使它流进两条平行大街的中间。”桓公说:“可以。”行令不到一年,农民果然逐步富裕起来,商人果然逐步贫穷了。桓公召见管仲询问:“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回答:“疏通洼地的积水,使它流进两条大街中间,屠户和酒馆的油水就都流到水里来,蚊母鸟那样的大鸟和翡燕那样的小鸟全都飞集此处,宜于黄昏饮酒,这简直是一种水上的行乐。商人带着货物,销售则急于脱手,收购则急于买进,提早结束买卖,离开货摊,捕捉蚊母之类的大鸟去了。刚成年的青年,也都争先恐后地挟弹怀丸往来于水上,弹打翡翠、燕子一类小鸟,直到夜幕方休。因此就出现商人贱卖贵买的局面。农民则相应卖贵而买贱,怎能不富呢?商人又怎能不穷呢?”桓公说:“好。”古今案例分析:国民的生产和生活习惯的确会影响整体经济状况。西汉时,匈奴为了摆脱对汉朝的经济依附,在宦者中行说的劝说下,匈奴将汉朝的缯絮做成衣裤,穿上后故意纵马于荆棘中弄破它,让人看到汉朝的缯絮不如匈奴的毛皮衣服;他们干脆将汉朝的食物直接扔掉,目的也是保持本民族的生活消费习惯,进而维护经济政治上的独立。《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说:“初,匈奴好汉缯絮食物,中行说曰:‘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然所以强者,以衣食异,无仰于汉也。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其得汉缯絮,以驰草棘中,衣袴皆裂敝,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得汉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早在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FriedrichList)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就曾指出,如果沿海公民对本民族工业产品心存蔑视心理,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甚至有政治分裂的危险!所以,李斯特主张经济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国家保护自己的工业,培育自己的市场。因为国内市场的培养比向海外追求财富重要得多,国内工业上有了高度发展的国家,才能在国外贸易上有所发展。他写道:“这个学派(指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经济学派——笔者注)对于市场的本质和特征,只是从世界主义观点而不是从政治观点来衡量的。欧洲大陆沿海国家,大多数处于伦敦、利物浦或曼彻斯特工业天然的市场范围之内;在自由贸易下,就大陆各国内地来说,只有极少数地方的工业产品能够在它们自己的口岸与英国工业品维持相等的价格。英国的工业资本比较雄厚,技术比较先进,有着较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在较大规模下,因此也就是较低成本下从事生产,海上运输费用也比较低廉,这就使英国工业居于比别的国家更有利的地位。后者要占有这种有利地位,只有对本国市场做长期不断的保护,积极改进内地交通设备,才能逐渐实现。但是沿海一带居民的市场,不论就国内或国外贸易来说,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沿海一带市场占上风的是外国而不是本国工业,这个国家就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是一个分裂的国家。这是确实的,如果一个国家其沿海一带的城市,风气所趋,同情于外国人胜过本国人时,不论从经济或政治方面来说,国家所处地位再没有比这个更危险的了。”38笔者认为韩国人在某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在一个商品和资本全球化时代,韩国人懂得市场和土地一样是不可交换的宝贵资源,爱国不仅是爱自己国家的领土,还要爱自己国家的产品,哪怕这种产品不是最好的。每个韩国人都自觉同民族工业基础有机联系起来——他们爱自己的文化,才有了“韩流”;他们爱自己的汽车,才有了现代;他们免除高科技人才的兵役,才有了游戏《传奇》……韩国人信奉“身土不二”的消费原则,将市场与民族品牌结合在一起。在韩国国内,本国人用国货是一种基本的消费观。在韩国主要城市的大街上,找一辆非本国品牌汽车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尽管在首都的商业区你能同样发现奔驰、宝马、VOLVO等世界一流品牌的汽车销售展示厅,但是在马路上能看到的进口车绝对寥若晨星。韩国汽车在国内市场上始终占有超过95%的份额,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人的消费观念。他们从小接受的就是爱国和买国货的教育,认为买外国汽车是一种耻辱,会被人耻笑。许多人不会忘记1997年韩美间的汽车大战。美国试图要求韩国政府采取“具有转折意义”的措施来改善韩国消费者对外国汽车的消费意识。但韩国以“从政府的角度努力有限”为由加以拒绝。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韩国人,他们因为有了独立的民族精神才有了强大的本国产业。2003年11月出版的《汽车导报》曾刊发了楼浩的《从韩国现象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一文,作者在参观了韩国现代汽车后写道:“韩国国民对国货的拥戴令我们敬佩不已,一出机场,满目皆是现代汽车。现代对韩国经济的影响力也由此可见一斑。在韩国这个充满了现代标志的国家里,平均每4个人就有1辆车,而在汉城(2005年更名为首尔——笔者注),更是平均每2.5个人就有一辆车。在庞大的车流中,让我耿耿于怀的便是韩国国产汽车所拥有的绝对优势。现代汽车在韩国市场占有率为70%以上(包括起亚汽车在内),在汉城街头,我们看到的进口轿车可谓是屈指可数(日本车更是罕有)。”笔者承认,刚刚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成熟起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多年以前,一位同事要离职,不会唱歌的我不得不去陪大家唱歌。在国家图书馆附近一个豪华歌厅的地下停车场,我的一位年轻女同事刚一下车就飞向一辆停在旁边的奔驰车,去抱吻它——我被这一场面惊住了。事后才知道,那车是原装进口的,价格在150万元人民币左右!我坚信,这个拥有千年古文明的民族正在飞快地成熟起来。他们终将懂得:市场和领土一样不能与人!技术和主权一样不能换来!李斯特一百多年前的忠告似乎针对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一个国家经济上的分裂是最危险的。
嘉宾:邹轩中梁阿米巴经营模式研究院院长彭剑锋华夏基石集团董事长李志华华夏基石阿米巴创新研究院院长,华夏基石集团副总裁鞠宪钢华夏基石阿米巴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对外经贸大学财务共享研究中心外聘专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外聘专家策划主持:李志华华夏基石集团高级合伙人尚艳玲《洞察》主编,高级合伙人文字编辑:尚艳玲阿米巴经营是由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首创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1959年设立的京都陶瓷和1984年成立的第二电信(现为日本第二大通讯公司),特别是稻盛先生拯救日航,使阿米巴经营一举成为关注热点,日航成为行业扭亏为盈的经典案例。什么是阿米巴?简单地说,在正确的经营哲学指导下,把整个组织划分成若干小单元,这些小单元独立经营,自主核算,培养有经营意识的人才,产生群策群力的经营活动。所谓正确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认为是“敬天爱人”“利他之心为本”。他曾说:“一般认为,决定企业盛衰的是眼睛看得见的、有形的要素,比如资金能力、技术能力及经营者制定的企业战略等。我认为,这些因素固然重要,然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眼睛看不见的、无形的因素,就是员工的意识,以及作为这种意识的集合体的组织的风气,或者企业文化。在企业里,每一位员工对自己的公司抱有自豪感,从内心祈愿公司成长发展,并为此竭尽努力。”但阿米巴经营被引进中国,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过程。由于存在对阿米巴经营哲学的认识误区和操作误区,以及没有充分考虑中日不同的文化背景,或者没有很好地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部分引进阿米巴经营的中国企业都没能达到预期目标。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阿米巴是否“水土不服”。但在2015年以后,中梁、慧聪等几家坚持探索和实践阿米巴经营的企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如中梁地产导入阿米巴富生态模式后从300多亿元做到1300多亿元,慧聪网阿米巴经营使一个年收入从30多亿元做到120多亿元,技阳新研导入“人本精益管理系统”在2018年以180亿元的销售收入获得世界盛和塾最高奖项。这让中国企业看到了阿米巴经营的价值及实践的可能性。其实,任何一种被实践验证过的经营哲学,都有它颠扑不破的真理——它一定是符合了某些底层规律才得以成功的。今天的中国企业,大可不必被“阿米巴”这个称谓局限。应从正确认识阿米巴经营的底层逻辑开始,基于阿米巴、学习阿米巴,发展阿米巴,用中国人最擅长的结构式创新、整合式创新思维,把包括阿米巴经营在内的成功的经营哲学和最优实践拿来为我所用,探索一条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化管理新范式建设之路。
5.1适配体系:价值创造阶段(定位、标准、产品确定)适配体系是供应链价值创造的核心起点,需围绕“定位-标准-产品”形成逻辑闭环,核心是通过与供应商协同,从源头明确价值方向,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 定位明确:需先确定项目定位、客群定位与供方定位。以小米红米手机为例,其项目定位为“极致性价比国产智能手机”,客群定位为中老年人及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者,供方定位则锁定国产供应链,三者精准匹配为后续价值创造奠定基础。标准制定:基于定位梳理设计标准、建造(生产)标准与采购标准。设计标准明确产品尺寸、功能等核心参数,如手机屏幕尺寸、续航能力等;建造(生产)标准规范生产工序,像装修中涂料“底漆刷几遍、面漆刷几遍”的工序要求,或手机生产的组装流程;采购标准则将设计与生产需求转化为对供应商的具体要求,确保供应商输出符合企业需求。产品确定:结合标准明确技术指标、成本指标与工艺指标。技术指标需满足产品功能与性能要求,如手机跑分数据;成本指标需控制产品总成本,例如红米手机定价699元时,需将屏幕等部件成本限定在对应范围;工艺指标则关联生产工艺选择,不同工艺直接影响成本与产品质量,需通过与供应商共研确定最优解。5.2招财体系:价值实施阶段(合作模式、一品一策、721集采原则)招财体系是价值落地的关键环节,核心是通过多样化合作模式与精准策略,高效对接供应商资源,实现价值落地: 合作模式选择:需结合品类特征、品类重要性、企业资金情况与采购业务能力确定。若企业资金雄厚,可通过参股上下游企业强化供应链掌控力,如科达制造投资下游瓷砖厂家、承包原材料矿山;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这类核心品类,企业可通过入股供应商(如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建立深度绑定;对非核心品类,可采用常规招投标模式。一品一策策略:针对不同品类制定差异化采购与招标策略。对技术门槛高、企业不擅长的品类,需侧重技术标评审,严格筛选具备专业能力的供应商;对市场竞争激烈的常规品类(如汽车车身油漆),可侧重商务标评审,关注报价合理性;同时,需结合品类重要性调整合作深度,核心品类需与供应商联合研发,非核心品类可简化合作流程。721集采原则:集采业务需遵循“70%前期策划、20%执行阶段、10%评估阶段”的原则,覆盖十大环节,分别是定品类(明确集采品类范围)、定模式(确定集采合作模式)、定计划(制定集采实施计划)、品类研究(深入分析集采品类特性与市场情况)、供方寻源(寻找匹配的供应商)、工厂考察(实地评估供应商生产能力与资质)、询价选型(确定采购产品规格与供应商候选名单)、集采招标(组织招标流程)、中标签约(完成合同签订)、履约定级(对供应商履约情况进行评级)。5.3应用体系:价值兑现阶段(履约标准、协同管理、供应商价值发挥)应用体系聚焦价值最终兑现,核心是通过明确规则、强化协同,确保供应商价值充分发挥,实现“设计与交付一致”: 履约标准明确:需制定清晰的“成功标尺”,明确供应商履约合格的具体要求。以华为与赛力斯合作为例,华为为赛力斯工厂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明确汽车生产各环节的质量与效率要求,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华为的品质标准,避免“前期设计是小龙女,后端交付变芙蓉姐姐”的问题。协同管理强化:打破部门壁垒,实现采购、生产、研发、物流等部门的全过程协同。过去仅靠采购部门协调易导致“产品不匹配现场需求”,建立应用体系后,需通过制度与流程规范各部门职责,例如研发阶段邀请供应商参与,生产阶段同步物流信息,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供应商价值发挥:充分挖掘供应商的专业能力,助力企业提升效率与质量。供应商在其领域具备长期经验,如生产企业的供应商熟悉最优生产工序,可指导企业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次品率;设计阶段可借助供应商技术能力,让设计方案更易落地、成本更低,同时通过正向激励(如合理付款、长期合作)提升供应商合作意愿,避免“优秀供应商不愿合作”的情况。
精品营销之法就是精品营销战略实施策略要素的系统组合。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营销与品牌战略目标,企业需要对自身可控的各种营销要素进行组合优化,这些要素包括质量要素、价格要素、传播要素、渠道要素,等等。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4P”营销组合,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与促销策略。企业经营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合策略的选择和它们的综合运用效果。精品营销战略思想一个核心要点是,在传统的4P组合基础上,将“服务”作为一个核心要素加了进来。“感动服务”是精品价值内涵构成与精品价值营销实现的重要因素,服务策略在精品营销策略组合中举足轻重,不可或缺。这么多年来,许多企业已经从重营销推广,转而开始重视提升产品创新与研发能力了,但对“服务”在品牌价值建设中的份量和关键作用,还普遍不够重视。他们往往是“服务”的调门叫得很响,但在具体落实时总是“打折”跑空,因为,成交是直道,服务是弯道。在攀登顾客价值的山路上,其实是没有直道可走的。1.产品策略——精良产品“精品”是精品营销战略的价值载体。回归产品品质、专注于产品价值的创造与提升,是精品营销战略的根基与起点。在本书中,我们这样定义“精品”:它具有精良的品质,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于产品的功能需求,更具有可持续的使用价值,即产品质量寿命较长;同时,它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品牌、情感、个性与身份归属感的消费诉求;消费者愿意为之付出较高的成本。精品可以是各种实体产品,也可以是服务类与软件类的非实体产品等。2.定价策略——高价值定价价值定价就是基于顾客对于产品认知价值的定价。高价值定价法的实质,就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重新发现自身产品的价值,为较高溢价的定价战略寻找站得住脚并且能够实施的依据。企业根据其产品的差异性、所面临的竞争、细分市场等状况,决定其产品在市场中的认知价值,并以该认知价值作为定价的基础,制定价格。3.传播策略——精准传播精品营销是基于细分市场的营销,在品牌塑造上,追求精准传播。精准传播的价值点应该立足于产品本质和品质上,以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为整合主线,以情感、故事与文化要素进行整合传播营销,塑造统一完整的精品品牌形象。4.渠道策略——专业渠道品牌终端是品牌与消费者直接沟通与亲近的场所,是展现产品价值、沟通顾客价值、体验品牌价值与实现商业价值的场所,是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第一现场。为了更好的体验精品价值,精品营销的渠道关键是要体现出专业性优势,与精品品牌价值匹配,并相得益彰,让顾客能充分而深度地体验到精品内涵性与外延性两方面的价值。专业渠道的要素包括:优质渠道、精美终端与顾问式的专业导购人员。精品渠道终端的商业空间设计任务,就是要让顾客参与其中,用参与式体验来深度感知、认知与深知产品价值与品牌魅力。5.服务策略——感动服务精品是品牌的价值有形基石,服务则是铸就品牌的无形熔炉。服务是精品品牌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有时甚至比产品本身还重要。精品营销战略之服务的最高标准是感动服务,即不仅要超越顾客的期望,给客户惊喜,更要打动客户的心,让客户感动。精品营销是以精良产品为基,以感动服务深化精品品牌价值。感动服务就是要以真心诚意去对待顾客,这也是精品营销战略的三个核心理念之一,即对顾客以诚相待,始终如一。
面试是面试官与被面试者求职者通过直接接触,采取问、听、看等方法考察和评价被面试求职人者的知识、能力、品德、性格等素质状况的一种甄选手段,它是从不同角度对应试者的素质进行比较鉴别,进而客观地评价出应试者各素质特征的优劣。概括来说是对被面试者求职者基于过去推测未来,立足表象判断实质。俗话说:“读书容易,读事难,读人更难。”如何读懂一个人,如何透过一个人外在的言语、肢体动作、行为等层层表象,窥得其行为的逻辑倾向、性格特征,评估其智力水平,、思维特点,、技能状况……确非易事。不仅如此,面试官还要不断地将接收到的求职者释放的信息进行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挖掘出其行为、思维特征的实质,再与心目中的岗位胜任素质需求标准进行比对,得到准确的求职者素质与需求素质的匹配度。面试不是简单地理解现在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而是通过现在所表现的,归纳出其应该有什么,行为、思维的特点规律是什么,进而推测到其未来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以此推断其能不能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达成岗位功能的需要。面试技术并不是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早在三千多年前姜太公就总结、发明了识人、读人的方法——兵书《六韬·龙韬·选将》。其中总结了八种方法亦即《八征之法》,根据人对问题的反应来识别其真正面目: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祥(提出棘手问题,考察其理解程度);二曰穷之辞以观其变(详尽追问不怠,考察应变能力);三曰与之以间以观其诚(间接收集材料,考察真诚与否);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坦率交谈,察其德行);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让他管理财务,考察是否廉洁);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以色相引诱,考察其操守);七曰告知以难以观其勇(告知危难形势,考察勇敢与否);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将其灌醉,考察神态)。现代人将其比喻为投石问路法。人的思维与行为并不总是变幻莫测的,有相当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中的秉性,它是人的性格、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系列素质特征的集合。现代心理研究已经证明了人的思维、行为等性格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些成果给我们基于过去推测未来,、立足表象判断实质,提供了科学依据。识人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无论何种事物或技术,假设人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并掌握了适合的方法(技能),那么难事也会变的得易如反掌。对人的甄别亦是如此。